平湖遶舍山无盗,官事长闲俸有金。
安得终身为御寇,不辞儿女作吴音。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宿钱塘尉廨》是宋代文人陈师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宿钱塘尉廨
平湖遶舍山无盗,
官事长闲俸有金。
安得终身为御寇,
不辞儿女作吴音。
译文:
在钱塘尉的官舍过夜,
平湖环绕,住处安宁无人入窃。
官职事务稀少,俸禄有余。
但愿能身世一生为抵抗侵寇,
毅然不顾儿女离别的吴音之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在钱塘尉(官职)的官舍中度过的一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他的住处被平湖环绕,山无贼盗,使得他能够安心居住。同时,官职工作闲暇,俸禄充裕,给予了他相对的宽裕和自由。
然而,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对于抵抗侵寇的渴望。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抵御敌寇的英雄,不计较个人得失,不顾儿女的哭泣声,舍弃家庭团聚,投身于保家卫国的事业中。
这首诗词通过对官舍生活和抵抗侵寇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内心的价值观和追求。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国家安宁的责任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他对于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的追求。诗中简练而凝练的表达方式,使得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挣扎和憧憬,同时也引发了对于人生价值和奉献精神的思考。
蟹肥鲈腯未多夸,橘绿橙黄正自嘉。左手把莼右持酒,何当共醉木犀花。
晋朝名理汉循良,胡粉宫闱紫界墙。得请仍辞史官笔,忆归重换会稽章。閒寻岳寺茶香细,盛会江楼鱠缕长。官是秋曹俱老大,异时同约棹沧浪。
花到红梅真有韵,人生白发未宜愁。只须竟就花前醉,如此风流不外学。
万柄荷花红绕路。锦连空、望无层数。照水旌旗,临风鼓吹,行遍月桥烟渡。堪笑年华今已暮。身西上、梦魂东去。一曲亭边,五云门外,犹记最花多处。
我因访古独来游,万顷风烟一目收。灵谷诸峰排槛出,巽溪几曲抱城流。帆樯影乱汀洲晚,芦苇声寒雁鹜秋。堕泪丰碑那得见,片云落日是襄州。
一疏春浮瘴海涯,五年山县寄莲花。已拚姓字无人识,检点封章得内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