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照浸湖天,沙明月在船。
鸟栖临水树,人语隔林烟。
浮世止一宿,余生能几年。
如何衰暮日,犹滞楚江边?
诗词:《宿桥口》
朝代:明代
作者:憨山大师
落照浸湖天,
沙明月在船。
鸟栖临水树,
人语隔林烟。
浮世止一宿,
余生能几年。
如何衰暮日,
犹滞楚江边?
中文译文:
夕阳的余辉洒满了湖天,
船上的沙滩犹如明亮的月光。
鸟儿栖息在水边的树上,
人的言语隔着林间的薄雾。
世事繁忙只能暂时停下,
剩下的生命还有多少年?
如何面对衰老的日子,
仍然停留在楚江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宿营的桥口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景物描写和抒发感慨,表达了人生短暂的真实感受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诗的开篇,以落日的余辉浸染湖天,形容夕阳西下的美景。沙明月在船指的是船上的沙滩犹如明亮的月亮,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巧妙比喻。
接着,描绘了鸟儿栖息在水边的树上,人们的言语隔着林间的薄雾。这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林间的薄雾隐喻了言语之间的阻隔,展示了人际交往的复杂性。
接下来的两句“浮世止一宿,余生能几年。”表达了人生短暂的现实,强调了时间的匆匆流逝。尽管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停留只是短暂的一宿,但是我们的余生又能有多少年?这种对时间和生命的思考,凸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索。
最后两句“如何衰暮日,犹滞楚江边?”将视线转向了作者自己的境遇。作者思考自己如何面对衰老的岁月,是否会停留在楚江边。这里的楚江边可以理解为人世间的一处固定场所,暗示了作者对于生命意义和归宿的思考。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生命短暂性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和时间的哲学思考。同时,通过景物和情感的交织,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寂静和思索的氛围,引发人们对于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就荒山竹重抽笋,新种池荷晚著花。意象全然似村落,又添茅屋两三家。
绳床竹簟曲屏风,野水遥山雾雨蒙。长有滩头钓鱼叟,伴人闲卧寂寥中。
疏梅月下歌金缕,忆共文君语。更谁情浅似春风,—夜满枝新绿、替残红。蘋香已有莲开信,两桨佳期近。采莲时节定来无,醉后满身花影、倩人扶。
红芳紫萼怯春寒,蓓蕾粘枝密作团。记得观灯凤楼上,百条银烛泪阑干。
百年如梦竟何成,白发重来此地行。还似萧郎许玄度,再看庭石悟前生。
家住涛江东复东,渺然云浪接晴空。半生仕路崎岖里,十亩家山杳霭中。来往未成三径乐,笑谈还喜一樽同。强将俚语赓妍倡,曹郐端惭齿卫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