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舆转绿畴,跨浦蹑石梁。
暮投瑞峰宿,野色杂莽仓。
鱼盐海市隘,松竹山径凉。
解衣借僧庐,煮茗涤枯肠。
顿忘庚火争,秋色已侵床。
古戌此何夕,冠盖来徜徉。
一杯偶相属,荔丹咀冰霜。
哦诗兴清绝,天池看鹏翔。
李洪(一一二九~?),字可大(《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一),扬州(今属江苏)人。正民子。宋室南渡后侨寓海盐、湖州。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一一五五),官监盐官县税。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永嘉监仓。未几,奉召入临安任京职,官终知藤州。有《芸庵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五卷。事见宋陈贵谦《芸庵类稿序》及本集诗文。 李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宿瑞岩示刘子厚》是宋代李洪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肩舆转绿畴,跨浦蹑石梁。
暮投瑞峰宿,野色杂莽仓。
鱼盐海市隘,松竹山径凉。
解衣借僧庐,煮茗涤枯肠。
这首诗以描绘旅途中的景色和心情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在瑞岩宿营时的感受和思考。
诗意:
诗的开头,肩舆转绿畴,跨浦蹑石梁,描绘了诗人乘坐车舆穿过青翠的田野,跨过小溪,行走在石桥上的情景。接着,诗人描述了他在傍晚时分来到瑞岩山,野色杂莽仓,山林的景色与野外的景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自然景观的画面。随后,诗人提到了鱼盐海市的狭窄,以及松竹山径的凉爽,展示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多样性。最后两句描述了诗人解开衣襟,借住僧庐,煮茗以洗涤内心的疲惫和困扰。
赏析:
这首诗运用了自然景色的描绘,通过对山水、天空、植物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绪相结合,给读者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诗中融入了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受,以及对心灵的净化和舒缓的渴望。同时,通过描绘寂静的山林和僧庐,诗人表达了对宁静和内心安宁的渴望。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以描绘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的心情和感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平静的向往。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使读者得以感受到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同时也给予读者一种思考和体味的空间。
春到不择地,石傍花自开。
令月浓于耜,丰年兆太平。片飞何粲者,磈落太麤生。薛凤崩腾势,巫猿寂寞声。冰溪无豕渡,樵路有人行。巴峡疑无路,蓬山似有神。极涵天地混,光助日星新。开拓大千界,铺张九十春。闭门经几日,饥杀咽螬人。
曳杖上江城,清宵破二更。月回高树影,风壮急滩声。野艇鱼罾举,优场炬火明。湖塘正如此,回首忆柴荆。
芒芒北邙山,高坟尽无主。惟有石麒麟,相向立秋雨。
茂苑犹香名,南阳已荒皁。更兼芗林中,三洲是三岛。
关山劳眺望,宇宙忆经行。地隔南溟断,天低北斗横。高谯开远柝,孤枕历寒更。只影惟堪吊,殊乡鲜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