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庭淡月照三更,环堵翛然表裹清。
深夜欲眠眠未得,一溪秋水枕边声。
释绍嵩,字亚愚,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长于诗,自谦“每吟咏信口而成,不工句法,故自作者随得随失”。今存《江浙纪行集句诗》七卷,系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秋自长沙出发,访游江浙途中寓意之作。后应知嘉兴府黄尹元之请,主嘉兴大云寺。事见本集卷首自序。 释绍嵩诗,以汲古阁影宋抄本爲底本,校以清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读画斋本)。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宿山居》是宋代释宗嵩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庭淡月照三更,
在庭院中,淡淡的月光照耀着三更时分,
The pale moonlight illuminates the courtyard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环堵翛然表裹清。
四周的围墙高耸,静静地将清辉拥抱。
the surrounding walls stand tall, silently embracing the clarity.
深夜欲眠眠未得,
深夜时分,渴望入眠却无法入睡,
In the late night, longing for sleep but unable to find rest,
一溪秋水枕边声。
只有一条秋水的潺潺声伴随在枕边。
only the murmuring sound of a stream accompanies me by the pillow.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深夜时分宿居山中的情景。诗人所处的山居,被淡淡的月光照耀着,四周的围墙高耸而静谧,给人一种宁静和安宁的感觉。然而,尽管是深夜,诗人却无法入眠,他渴望的宁静和安逸并未实现。在这个寂静的夜晚,唯一陪伴他的是一条溪水的潺潺声,这声音或许是一种抚慰,也或许是一种孤独的陪伴。
这首诗以简洁而精确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眠的困扰。月光、围墙和溪水的描绘都带有一种安详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不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使得诗人的孤独和无眠问题更加突出和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以景写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抒发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禅意和思辨倾向。它呈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安宁与内心平静的向往。
陕西开胜壤,召南分沃畴。列树巢维鹊,平渚下睢鸠。憩棠疑勿剪,曳葛似攀樛。至今王化美,非独在隆周。
露气侵衣月满船,梦回依约五更天。枕间听得鸣鸡犬,知在谁家村上眠。
伯氏文章岂敢知,岐梁偶有往还诗。自怜兄力能兼弟,谁肯埙终不听篪。西虢春游池百顷,南溪秋入竹千枝。恨君曾是关中吏,属和追陪失此时。
胸中得酒出孱颜,木叶森森岁暮残。落墨不随岚气暝,几重山色几重澜。
霜迟断陇荞花白,水足平田稻子红。剩把丰年供祖帐,送将玉节过江东。
天姿不解入时妆,缀佩联琼特地芳。几日东风回陇首,却教群卉羡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