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张高宴,台下阅犀兵。
高台三百里,不见越王城。
《苏台曲》是元代诗人杨维桢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吴王张高举办盛宴,台下观赏犀牛士兵。
高台在三百里之外,看不到越王的城池。
诗意:
《苏台曲》描绘了吴国君主张高的盛宴场景。在台下观赏的是装备骁勇的犀牛士兵。高台离越王的城池有三百里远,因此看不到越王的城池所在。
赏析:
这首诗以吴王张高的盛宴为背景,通过描绘台下的犀牛士兵和高台与越王城之间的距离,展现了诗人对当时时局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描述了吴王张高的盛宴,这一场面热闹而盛大。吴王张高身为吴国的统治者,举办盛宴是展示他的权威和富有的象征。盛宴的规模如此之大,可见吴国的繁荣和富裕。
其次,诗人通过描绘台下的犀牛士兵,展现了当时吴国强大的军事实力。犀牛作为一种强壮而凶猛的动物,被用作士兵的象征,显示出吴国军队的威武和强大。这也预示着吴国在当时的战争中具备了很强的实力。
最后,诗人描述了高台与越王城之间的距离,强调了两者之间的巨大距离。这种距离的存在,凸显了吴国与越国之间的对立和敌对关系。无论吴王张高如何举办盛宴,如何炫耀自己的权威,越王的城池仍然不在视野范围之内,暗示了越国的强大和对吴国的制约。
整首诗词充满了元代时期的历史背景氛围,展现了当时吴越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军事对抗。通过对盛宴场景的描绘和高台与越王城之间距离的对比,诗人抒发了对时局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晚涂初入长生运,新岁仍当大有年。剩与乡邻同觅醉,市楼酒贱不论钱。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釄落尽,犹赖有梨花。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骊姬北原上,闭骨已千秋。浍水日东注,恶名终不流。献公恣耽惑,视子如仇雠。此事成蔓草,我来逢古丘。蛾眉山月苦,蝉鬓野云愁。欲吊二公子,横汾无轻舟。
凄凉少陵老,梓州九日诗。朝廷入梦想,弟妹天一涯。我亦困羇旅,千古同其悲。不忍嗅新菊,惟思咏江蓠。
芙蓉羞粉香,倚竹窥烟霁。眼带楚波寒,骨艳春风醉。谁传侧帽情,想解遗鞭意。红叶可怜秋,不寄相思字。
又近重阳节,伤心事可嗟。塞鸿河洛志,篱菊古今花。苦雨床俱漏,颠风扇莫遮。渔舟如一叶,快活似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