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宿西谷院六首》

稍治寻山屐,初裁半隐衣。
声声杜鹃语,犹劝不如归。

作者介绍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宿西谷院六首》是宋代诗人李新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写景抒怀的方式,描绘了作者夜宿西谷院的情景,并抒发了对归家的向往之情。

诗词中李新以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自己治理山屐、裁剪半遮衣的场景勾勒出来。他听到了杜鹃声声,仿佛在劝告他回家。这里的杜鹃声可以被理解为自然界中的一种声音,具有招引归家、回归本真的隐喻意义。

这首诗词所蕴含的诗意是对自然的感知和对归家的向往。作者身处西谷院,从他治理山屐、裁剪衣服的描写可以看出他暂时停下了脚步,静谧地感受着周围的自然环境。杜鹃的鸣叫声在夜晚中回荡,引起了作者内心的共鸣,使他更加渴望回到自己的家园。诗中的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互映衬,表达了作者对归家的渴望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词的赏析在于其简洁而富有表达力的语言,以及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方式,传达出作者对归家的追求和对安宁生活的渴望。诗中的意象和隐喻巧妙地融入自然元素,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起伏和对回归本真的渴望。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具有共鸣力,引起读者对家园、归家之情的共鸣和思考。

总之,《宿西谷院六首》以简洁、抒怀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知和对回归家园的向往之情,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相得益彰,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并思考生活的本质和归属感。

  • 《酹江月/念奴娇》

    欢声雷动,问邦民,知道君候生日。欲把天文占好事,夜半遥瞻南极。耿耿三台,寒光相射,瑞采连珠壁。自今以始,我公眉寿千亿。见说燕寝香凝,旌旗微动,猎猎薰风入。收拾乾坤生长意,留向人间敷锡。预约明年,难兄难弟,同侍虞琴侧。坐令仁寿,八荒开此寿域。

  • 《示众法语》

    矿去金存百练周,自从索价没人酬。腾今耀古非声色,曾为沩山作牯牛。身若浮云心若风,居常不定在虚空。忽然风卷云无迹,谁人解识主人公。

  • 《舫斋信笔》

    燕居故可乐,病卧翻可怜。身闲傥更健,其人半神仙。既无扬州鹤,龙钟任吾年。南齐深而明,略似西江船。船中何所有,药气杂炉烟。亲朋稀老伴,暂来即飘然。秋蝇独恋恋,终朝相扑缘。霜晴日色浓,窗纸烘春妍。但愁添眼花,暝坐聊参禅。困从定中生,瞢腾梦相牵。三昧未得力,十魔

  • 《送程给事知越州》

    青琐初辞佩守符,过家衣锦耀乡闾。丹心忽厌承明直,白首犹刊丽正书。满目湖山真吏隐,半空楼阁信仙居。若耶老叟嗟来暮,应向江头待隼旟。

  • 《芙蓉花》

    如馆如城几艳丛,拒霜不觉老西风。曼卿人见骑驴去,丁度仙游按辔空。惆怅二公皆死谶,浅深十里尚秋红。且图席地看花醉,肯羡豪家绣褥工。

  • 《赠山翁》

    箐果崖芝日足餐,卖薪时亦下云端。邻家有酒常同醉,晚岁无衣不叹寒。黑白石充棋子用,青黄树当历头看。须眉不愧商山皓,可待为人作羽翰。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