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天晴山翠开,爱山骑马入山来。
心知不及柴桑令,一宿西林便却回。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宿西林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木叶落尽天空晴朗,山峦青翠展开。我骑着马儿热爱这山,踏入山林之中。
我心里明白不能久留,因为柴桑的公务在等。在西林寺过了一个夜晚,便匆匆回去了。
诗意:
《宿西林寺》以描绘一位诗人在山林中宿营的经历为题材。诗人欣赏木叶飘落、天空晴朗的景象,感叹山峦青翠的美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他骑马进入山林,希望能够在这里过夜。然而,他心知自己不能久留,因为有重要的公务在柴桑等待着他。尽管他对山林的美景心生留恋,但他还是决定在西林寺过一夜,然后匆匆返回。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心理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山林之美的感受以及他的内心挣扎。诗中以木叶落尽、天空晴朗为背景,描绘了秋天山林的景色。山峦青翠的描绘增添了一份生机和韵味。诗人通过骑马进入山林,展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之情。
然而,诗人明白自己不能久留,因为有柴桑的公务在等待着他。这种内心的挣扎和决策表明了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诗人最终决定在西林寺过夜,这里可能是他在山林中找到的一片宁静之地。他选择在这里宿营一夜,享受一下山林的氛围,然后匆匆回去履行自己的职责。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体验和思考,既表达了对山林之美的赞美,又展示了责任与选择之间的纠结。通过这种对人与自然、情感与现实的矛盾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他的情感世界和人生态度。
剑津初筮著能名,大府今看佐属城。愧我赠行无好语,只将戒惧与明诚。
都门箫鼓动哀音,丹旐西归诏祖临。故府簪裾空堕泪,高原松槚已成阴。藩朝宣力由忠荩,彝鼎书功映古今。他日甘棠知不剪,五州遗德在人深。
四海岂不广,一身何所归。倦游成白首,知已固黄扉。愧我尚斗食,如君犹褐衣。长年恨相远,晚岁得相依。
天公善转物,剪爪不停轸。春工未削迹,秋事已张本。檀栾嘉菊丛,戢戢露奇蕴。枝分要及时,手植须着贤。清晨东篱下,畚插自畦轸。土膏入新萌,秀色来衮衮。归休顾衰兰,面目呈可悯。儿童互撏拿,奴仆恣嘲哂。敢望群萧艾,叶置等朝菌。即这粹而温,忍死子不愠。山翁饱经事,遇物
山海两分歧,停舟偶此期。别来何限意,相见却无词。坐永神疑梦,愁多鬓欲丝。趋名易迟晚,此去莫经时。
雕墙风定,绮窗烛灺,沈吟独坐。料雪霜深处,司花神女,暗里焚百和。恼人一阵香初过。把清愁薰破。更那堪得,冰姿玉貌,痛与惜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