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诉衷情(渔父家风、醉中赠韦道士)》

杖头挑得布囊行。
活计有谁争。
不肯侯家五鼎,碧涧一杯羹。
溪上月,岭头云。
不劳耕。
瓮中春色,枕上华胥,便是长生。

作者介绍

苏庠(1065~1147)南宋初词人。字养直,初因病目,自号眚翁。本泉州人,随父苏坚徙居丹阳(今属江苏)。因卜居丹阳后湖,又自号后湖病民。苏坚有诗名,曾与苏轼唱和,得苏轼赏识,并因苏轼称誉其诗而声名大振。徽宗大观、政和之际,苏庠曾依苏固与徐俯、洪刍、洪炎、潘淳、吕本中、汪藻、向子諲等结诗社于江西。在澧阳(今湖南澧县)筑别墅以供游憩。其后居京口。高宗绍兴年间,苏庠与徐俯同被征召,独不赴,隐逸以终。

苏庠的文学创作

  苏庠在当时曾有诗名。有的评论家甚至比之为李白。《宋诗纪事》所辑选的10余首诗,内容多是怡情自然风物,格调轻快空灵,江西诗派习气不甚浓重。但他传世较多的是词,词的成就高于诗。其词多描写闲适生活。这与他隐居不仕的经历和志趣是直接相关的。他能避纤丽与浮艳,以明朗爽洁的笔调绘出“淋浪淡墨水云乡”(〔浣溪沙〕),给北宋末年以来的词坛吹入了清新的空气。他不乏写景的佳作,如〔虞美人〕:“山连积水水连空,溪上青蒲短短柳重重”;〔菩萨蛮〕:“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归鸿,夕岚千万重。”但也常流露出忘怀世事的消极思想,如“瓮中春色,枕上华胥,便是长生”(〔诉衷情〕);“醉眠篷底,不属人间世”(〔点绛唇〕)。总的说来,苏庠词的内容比较狭窄,对北宋末年的社会现实反映得很少。不过在“年时忆著花前醉,而今花落人憔悴”(〔菩萨蛮〕),“白沙烟树有无中,雁落沧洲何处所”(〔木兰花〕)的清婉之词中,似乎也隐含着一丝家国沦亡的哀怨与怅惘。

  苏庠的作品,《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后湖集》10卷、《后湖词》1卷。《宋史·艺文志》著录《苏庠集》30卷,均佚。近人刘毓盘辑有《后湖词》1卷,易大厂编入《北宋三家词》。

作品评述

《诉衷情(渔父家风、醉中赠韦道士)》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苏庠。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杖头挑得布囊行,
活计有谁争。
不肯侯家五鼎,
碧涧一杯羹。
溪上月,岭头云。
不劳耕。
瓮中春色,枕上华胥,
便是长生。

译文:
手扶拐杖挑着布囊走,
谁与我争这活计。
不愿成为侯家五鼎之一,
宁愿拥有碧涧一杯羹。
溪水上倒映着月亮,山岭上漂浮着云朵。
我无需劳作耕田。
在坛坛罐罐中体验着春天的美景,在枕头上与仙子相依,
这已足够让我得到长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一个渔父的生活态度和心境,表达了对自由自在、宁静舒适的生活追求。渔父挑着布囊行走,选择了简单而自由的生活方式,不愿为名利而劳碌奔波。他不屑于侯家的富贵地位,宁愿拥有一份自在而清净的生活,就像享用碧涧中的一杯羹。

诗中的溪上月和岭头云形容了自然景色,凸显了渔父所向往的宁静和自然之美。他不需要辛勤耕作,而是选择在罐中感受春天的美丽,与仙子共度时光,这被视为一种长生之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物质欲望的淡漠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作者通过渔父的形象,表达了返璞归真、追求内心平静与舒适的理念。这种生活态度对应了宋代士人对于世俗繁杂之外的向往,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自在之美,传递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思考和追求真正幸福的价值观。

  • 《重游雁山分得六题·五老峰》

    岩前看不足,化此石为身。忆昔白头者,於中第几人。相逢应失笑,久立岂迷津。勿厌薜萝密,痴容免俗嗔。

  • 《再用前韵》

    虞渊谽谺纳归日,金枢吐月相承出。初离积水看若飞,稍映微云盻犹眣。是时蓐收肇视政,莎鸡振羽鸣蜩卒。姮娥靓妆觐玉帝,砍轲中途婴祸疾。旅人苦热爱清凉,快睹光辉满蓬筚。愿开宝鉴照覆盆,岂拟瘴尘昏点漆。隋珠惭固重革柜,和璧嗟蒙韎韦靴。吴罡树折不自谋,纤阿马弱无人叱。

  • 《秋夜》

    城笳吹下暮云边,萤照书帷夜未眠。游子不堪征袖薄,西风懒诵捣主篇。

  • 《上李昉相公》

    弱冠登龙入粉闱,少年清贵古来稀。袖中诏草朝天去,头上宫花侍宴归。卓笔玉堂寒漏迥,捲帘池馆水禽飞。三台位近犹多逊,閒听秋霖忆翠微。

  • 《莫如吟》

    仁莫如父子,义莫如君臣。二者尚有失,自馀恶足论。

  • 《玩月》

    天风忽披拂,搅我襟袂清。云片玉鳞薄,月华金晕生。曾於沧海看,浩荡此时情。仿佛见三山,汹涌波浪惊。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