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苏州十咏其三·洞庭山》

吴山无此秀,乘暇一游之。
万顷湖光里,千家橘熟时。
平看月上早,远觉鸟归迟。
近古谁真赏,白云应得知。

作者介绍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孤,母改嫁长山朱姓,遂名朱说,入仕后始还姓更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仁宗朝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主持“庆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等十事。歷知睦、苏、饶、润、越、永兴、延、耀、庆、邠、邓、杭、青等州军。皇祐四年,改知颍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謚文正。着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丛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别集四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仲淹诗,以《四部丛刊》本爲底本。校以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别集中重出诗两首,已予删除。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作品评述

《苏州十咏其三·洞庭山》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范仲淹。这首诗描绘了洞庭山的美景和景色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吴山无此秀,乘暇一游之。
万顷湖光里,千家橘熟时。
平看月上早,远觉鸟归迟。
近古谁真赏,白云应得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洞庭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自然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洞庭山的赞美之情。首句“吴山无此秀”意味着洞庭山的秀美胜过了吴山,显示了作者对洞庭山的赞叹之情。接着,作者表达了自己乘暇游览洞庭山的心愿。

接下来的两句“万顷湖光里,千家橘熟时”描绘了洞庭山周围湖光和橘园的景色。湖光波光粼粼,橘园中的橘子成熟了,给人一种丰收的喜悦之感。

接着的两句“平看月上早,远觉鸟归迟”描绘了夜晚的景色。月亮刚刚升起,给人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感觉,而远处的鸟儿归巢的声音则暗示了夜晚的深沉和静谧。

最后两句“近古谁真赏,白云应得知”表达了作者对洞庭山的赏识之情。作者认为只有那些真正懂得欣赏美景的人,才能真正领略洞庭山的美丽。白云作为自然界的观察者,应该能够理解洞庭山的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山的美景和景色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并通过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真正懂得欣赏美的人的敬佩。

  • 《野堂》

    姓名无复世人闻,静处何妨独策勋。久矣不堪东阁客,归哉无媿北山文。横林霜近有丹叶,平野雨余多断云。更喜鸬鹚来渐熟,一溪烟水与中分。

  • 《东林寄别修睦上人》

    行心乞得见秋风,双履难留去住踪。红叶正多离社客,白云无限向嵩峰。囊中自欠诗千首,身外谁知事几重。此别不能为后约,年华相似逼衰容。

  • 《杂兴》

    粟无人馈方差快,门有僧敲未绝幽。岂是耄荒深绝物,从来不惯惹闲愁。

  • 《折杨枝》

    官渡初杨柳,风来亦动摇。武昌行路好,应为最长条。叶映黄鹂夕,花繁白雪朝。年年攀折意,流恨入纤腰。

  • 《生查子》

    一岁会盘洲,月月生查子。弟劝复兄酬,举案灯花喜。曲终人半酣,添酒留罗绮。车马不须喧,且听三更未。

  • 《入桐江》

    奔流千折下,峭壁两崖分。樵径冲江雨,渔舟宿岭云。布帆林杪见,水碓月中闻。独有披裘客,千秋不可群。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