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宿资福院》

月明写炤寺林幽,最是江湖入念头。
衣染炉烟金漏迥,茶烹石鼎玉蟾留。
山星几点躔官舍,僧院百年过客舟。
封事未投圣主意,长安此夕亦多愁。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作品评述

《宿资福院》是苏轼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月明照耀着幽静的禅寺林,最能激发江湖壮志。衣衫沾染上炉烟,金漏声和蟾蜍的玉鼎共留存。山上星星点点映照着官舍,僧院百年来迎接过往的客船。我的奏章还未投到圣明君主那里,长安城的今夜也充满了忧愁。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在资福院过夜的场景和他此时的心情。他描述了月光照耀下的寺林幽静景象,这样的环境激发了他浓厚的江湖壮志。他的衣衫沾染上了炉烟,这是在表达他长期以来的苦心经营和追求。金漏的声音和玉鼎以及蟾蜍共同留存,象征着历史的流逝和岁月的痕迹。山上的星星点点照亮了官舍,僧院百年来见证了无数过往的客船,这些景象都让苏轼感叹时光的匆匆流逝。最后,他提到自己的奏章还未投到君主那里,而长安城的夜晚也充满了忧愁,这反映了他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赏析:
这首诗以寺院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的反思。在寺院的静谧环境下,苏轼感叹着时光的流逝和自己所承受的压力与困境。他的衣衫沾染上炉烟,可以理解为他长期以来的奋斗和追求,但同时也带有一种无奈和疲惫感。诗中的金漏、玉鼎和蟾蜍象征着历史的流转和岁月的痕迹,显示了时间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

苏轼提到山上的星星和官舍,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关注和对国家政治的担忧。他的奏章尚未被君主接纳,这体现了他对自己事业前途的不确定和对官场的失望。最后,他以长安城的夜晚充满忧愁作为结尾,表达了他对国家社会的忧虑和对时局的担心。

整首诗词通过对禅寺林、炉烟、金漏、玉鼎、山星、官舍和长安城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苏轼内心的矛盾和困惑。他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有对国家社会的担忧,这使得这首诗词具有思想深度和抒发情感的力量。同时,苏轼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象征,使诗词更加富有意境和内涵。

  • 《下山雨骤》

    连宵风雨太飘摇,颇讶龙吟意气豪。三座危桥过不易,一溪湍水涨能高。栖迟王事嗟何及,咫尺威颜敢告劳。袖取丰年天上去,洗泥淮拟醉香醪。

  • 《南岩悟禅老见于山中烹玉糁羹》

    我家峰头最高层,落叶苍苔不可登。清坐与师烹玉糁,千岩风雨夜深灯。

  • 《东风》

    东风来几日,穷巷不见春。不知得花由,只见插花人。东风能几时,听尔多欢欣。徒恐春风归,汝我同悲辛。

  • 《木兰花慢》

    听都人共语,又还是、岁逢庚。记今帖频催,衮衣将至,绣幰先迎。笙歌六宫齐奏,到而今、犹唱贺升平。千岁人间福本,天公著意看承。秋深。帘卷空明。问西子,最宜晴。喜新来多暇,玉醪龙炙,菊院花城。明年耳孙头上,更君王、亲点泥金。兜率摩耶住世,长看佛度众生。

  • 《夏夜纳凉》

    河汉微茫月渐低,风声正在草堂西。莎根唧唧虫相吊,木末翻翻鹊未栖。屯甲近闻如积水,守关不假用丸泥。孤臣报国嗟无地,只有东皋更饱犁。

  • 《牧牛儿》

    南村牧牛儿,赤脚踏牛立,衣穿江风冷,笠败山雨急。长陂望若远,隘巷忽相及。儿归牛入栏,烟火茆檐湿。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