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宿祖印寺一首》

下马杉松石径幽,暗泉一带抱山流。
长廊隐隐丹青古,香雾蒙蒙日夜浮。
缺月有情还委照,覊人无语独登楼。
急呼老瓦招欢伯,为洗胸中万斛愁。

作者介绍

王阮(?~一二○八),字南卿,德安(今属江西)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都昌主簿,移永州教授。淳熙六年(一一七九),知新昌县(本集《和渊明归去来辞》序)。光宗绍熙中知濠州,改知抚州。宁宗庆元初韩侂胄当政,闻其名,特命入奏,遣客诱以美官,王对毕即出关,侂胄怒,批旨予奉祠,于是归隠庐山。嘉定元年卒。有《义丰文集》一卷。《宋史》卷三九五、明嘉靖《九江府志》卷一三有传。 王阮诗,以宋淳祐三年王旦刻《义丰文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酌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又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宿祖印寺一首》是宋代王阮所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幽雅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诗意:
诗人来到祖印寺,看到一条石径穿过茂密的杉树和松树,通向幽静的地方。一道暗泉环绕着山脚流淌。长长的廊子隐约可见,宛如古人绘制的丹青画卷。香雾弥漫,日夜都浮现在眼前。月亮的一部分被云遮住,但仍然散发着柔和的光芒。诗人独自登上楼阁,心中充满了无法言表的感慨。他急切地呼唤着老瓦,寻找欢伯共同分享内心深处的万斛愁闷。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祖印寺的景物和景致,展现了一幅宁静、幽雅的画面。首先,石径、杉树和松树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幽静的氛围,将读者带入到一个与尘世隔绝的地方。暗泉环绕山脚,流淌而过,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增添了一丝生机。长廊隐隐可见,仿佛是一幅古人绘制的丹青画卷,展示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香雾弥漫,日夜都浮现,给人一种虚幻的感觉,使整个景象更加神秘、迷人。月亮被云遮住了一部分,但依然透出柔和的光芒,表达了一种曲折而温暖的情感。最后,诗人独自登上楼阁,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感慨,呼唤着老瓦,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可以倾诉的知己,共同分享内心深处的愁闷。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写实的手法,展示了作者对于寺庙环境的感受以及内心的情感体验。婉约而含蓄的表达方式,使整首诗词充满了禅意和思考的空间,读者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宁静、深沉的意境。诗中的景物和情感相互渗透,给人以舒适、静谧的感觉,同时也让人对生活和人生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 《燕子矶》

    绝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间。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

  • 《春闺辞二首》

    卷帘迟日暖,睡起思沈沈。辽海音尘远,春风旅馆深。疏篁留鸟语,曲砌转花阴。寄语长征客,流年不易禁。不得辽阳信,春心何以安。鸟啼窗树晓,梦断碧烟残。绿鉴开还懒,红颜驻且难。相思谁可诉,时取旧书看。

  • 《东城送运判马察院》

    春风骋巧如翦刀,先裁杨柳後杏桃。圆尖作瓣得疏密,颜色又染燕脂牢。黄鹂未鸣鸠欲雨,深园静墅声嗷嗷。役徒开汴前日放,亦将决水归河槽。都人倾望若焦渴,寒食已近沟已淘。何当黄流与雨至,雨深一尺水一篙。都水御史亦即喜,日夜顺疾回轻舠。频年吴楚岁苦旱,一稔未足生脂膏。

  • 《乙已题制参萧应父袭芳亭》

    细揽群英入此亭,重开八叶付公门。无穷真意侵书架,不断清香对酒樽。由实又花花又实,看孙生子子生孙。主人不用平泉誓,自有根源六艺存。

  • 《偈颂一百零二首》

    出佛身积压,破和合僧。驴腮马颔,逞技矜能。堪笑灵山儿戏剧,聚头争看蜡人冰。

  • 《白鹿洞书堂》

    山人居白鹿,书洞有遗迹。为世作星凤,真堪慰泉石。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