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君有大义,彼国家不计,而惟雇乎之避地。
则执笔舐痔,惟苟活是视,岸然不愧,固其素志。
于予乎何议。
岳珂(一一八二~?),字肃之,号亦斋、东几,晚号倦翁,汤阴(今属河南)人,侨居江州(今江西九江)。飞孙,霖子。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以荫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曾预开禧北征之役。因预知北征之弊,于战败后召爲朝官,歷司农寺主簿、光禄丞、太官令。嘉定十年(一二一七),由大农丞权知嘉兴府。十二年,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丞、淮南东路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并多次摄知镇江府。理宗绍定六年(一二三三),因元夕诗爲门人韩正伦文致告讦,获罪罢官。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起爲湖广总领。三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四年,復起爲淮南江浙荆湖八路制置茶盐使、兼知太平州。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以言官劾横敛罢,居吴门。卒年六十余。珂好文学、喜书法,与刘过、辛弃疾等有交往。有《岳鄂王行实编年》二卷,《金佗粹编》二十八卷、续编三十卷,《桯史》十五卷、《愧郯录》十五卷等传世。《玉楮集》八卷,系自编嘉熙二年至四年之诗,取《列子》刻玉爲楮三年而成之意。另《棠湖诗稿》一卷,收《宫词》百首。又有《宝真斋法书贊》二十八卷,其中保存有不少文献。事迹散见本人有关着作、并附见《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 岳珂诗,《玉楮集》以明代珂十六世孙元声等收藏、周念祖等雠印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玉楮诗稿》(简称小集)、《宋诗抄·玉楮集抄》(简称诗抄);《棠湖诗稿》以汲古阁影宋抄本爲底本,校以清《拜经楼丛书》本(简称拜经楼本);《宝真斋法书贊》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丛书集成》排印本(简称聚珍版),辑录时删落部分过于接近骈文之作。合编爲十九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这首诗词是岳珂创作的《孙仲益和议帖赞》,属于宋代文学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事君有大义,
彼国家不计,
而惟雇乎之避地。
则执笔舐痔,
惟苟活是视,
岸然不愧,
固其素志。
于予乎何议。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孙仲益的赞扬和敬佩之情。孙仲益因为坚守自己的大义而被迫离开国家,被迫放弃自己原本的职位,只能在外地谋生。尽管如此,孙仲益依然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勇敢地面对困境,不愧对自己的初衷和志向。作者对孙仲益的行为表示赞赏,并表达了自己对他的支持和认同。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孙仲益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忠诚和坚持原则的崇敬之情。尽管孙仲益面临困境,被迫离开国家,但他仍然保持着对大义的追求,不愿背离自己的初衷。诗中的“事君有大义”和“彼国家不计”表达了孙仲益为国家、为君主所做的牺牲与付出,而“惟雇乎之避地”则暗示了他被迫离开国家而谋生的困境。
诗中的“执笔舐痔”和“惟苟活是视”描绘了孙仲益在艰难环境下仍然坚持努力,以求生存和发展。这种坚韧和不屈的精神令人敬佩。最后的“岸然不愧,固其素志”表达了作者对孙仲益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的肯定。
整首诗词通过对孙仲益的赞扬,展示了作者对忠诚、坚持和追求真理的崇高态度。诗中运用了简练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观点,彰显了宋代文人崇尚忠诚和正直的价值观。
到老能逢几度春,直须饮量强增分。吟情无际共芳草,游思难收如乱云。还见春风与桃笑,却教人意叹芝焚。妖红烂白方争赏,疏竹休夸号此君。
丝絇趁晓紫宸朝,悯俗超然曲远游。富贵傥来心止水,隐思不耐鬓先秋。谁知皓首太玄草,独对青山大白浮。只恐万牛勤挽致,未须封户橘千头。
我初未识君,人以君为笑。垂头老鹳雀,烟雨霾七窍。敝衣来过我,危坐若持钓。褚裒半面新,鬷蔑一语妙。徐徐涉其澜,极望不可徼。却劝元妩媚,士固难轻料。看书眼如月,罅隙靡不照。我老多遣忘,得君如再少。纵横通杂艺,甚博且知要。所恨言无文,至老幽不耀。其生世莫识,已死
乱山苍翠霭岚光,采药幽人凤子香。路转峰回茅舍静,好寻绝顶访僧房。
锵然非金亦非玉,壹片宫商纷其触。歘如环辔玲珑摇佩旌,铿如鸣球拍琴九奏箫韶声。凄如孤鸿叫群嘹唳穿云去,清如幽泉滴沥飘落断崖处。余音欲断还复鸣,咄咄胡床静中据。乃知檐铃适与内相会,锵锵铮铮可听不可佩。我怜其轻脆不足恃,戛则成音击而碎。嗟哉无情之物能感人,浮华言
夏木阴阴翠竹疏,相携萧寺馔伊蒲。他年细味禅房句,便是香山六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