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泽国与烟村,饱见尖尖破土痕。
稍倩南风开鹊尾,数烦夜雨送龙孙。
平生直节初挥箨,后日清阴自庇根。
残月莫云林外看,森森矛戟万军屯。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笋竹》是李新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竹子的生长过程和其所象征的品质。以下是我给出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峥嵘的泽国和烟村,
饱经历了竹笋尖尖破土的痕迹。
微微倾斜的南风吹开了竹叶,
数次烦扰的夜雨送来了新生的竹苗。
平生秉持直节的竹笋初次展开枝叶,
未来的日子将自然阴凉地庇佑着根基。
请不要遮掩残月来观赏竹林,
森森矛戟像万军屯驻在那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竹子为主题,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过程,抒发了诗人对竹子坚韧、傲立不倒的品质的赞美。诗中的“峥嵘泽国”和“烟村”展现了竹子生长的环境,表达了它们生命力的旺盛和自由自在的姿态。诗人提到竹笋“尖尖破土痕”,以形容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南风吹开竹叶、夜雨滋润新生的竹苗,描绘了自然界对竹子的关怀和滋养。
诗人以“直节”形容竹笋,强调了竹子不畏艰难困苦、坚守正道的品质。后文提到竹子能自己庇护根基,展示了其自给自足、自强不息的能力。最后两句表现了竹林的壮观景象,将竹子比喻为排列如枪戟的万军,形象而鲜明地展现了竹子的威严和气势。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竹子的形象,通过对竹子的赞美,抒发了诗人对坚韧、正直和自强不息精神的向往。同时,诗中暗含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力的颂扬,展现了李新深邃的感悟和对美的追求。
浮烟冷雨,今日还重九。秋去又秋来,但黄花、年年如旧。平台戏马,无处问英雄,茅舍底,竹篱东,伫立时搔首。客来何有。草草三杯酒。一醉万缘空,莫贪伊、金印如斗。病翁老矣,谁共赋归来,芟垅麦,网溪鱼,未落他人后。
离歌一曲江南暮,依稀灞桥回首。立马东风,送人南浦,认得当年杨柳。梨花过后。悄不见邻墙,弄梅纤手。绮陌东头,个人还似旧时否。相如近来病久。纵腰围暗减,犹未全瘦。宿酒昏镫,重门夜雨,寒食清明依旧。新愁漫有。第一是伤心,粉销红溜。待约明朝,问舟官渡口。
上却城来忘却归,迎他来鴈送他飞。可怜乌臼能缁素,却被清霜染作绯。
绝镇功难立,悬军命匪轻。复承迁相后,弥重任贤情。将起神仙地,才称礼乐英。长心堪系虏,短语足论兵。日授休门法,星教置阵名。龙泉恩已著,燕颔相终成。月窟穷天远,河源入塞清。老夫操别翰,承旨颂升平。
客里厌厌病过秋,重阳失作雁山游。起来忽见丹枫树,又是思归一种愁。
揭纸糊窗莫放开,园丁新送木犀来。绕屏著色无非画,尽日烘香不用煤。同气相求唯径菊,后生可畏独江梅。月中一应灵和异,待向仙娥觅种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