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踏莎行》

我自山中,渔樵冷族。
一丘一壑平生熟。
朅来江海寄余生,心兵语阱频奔北。
九里灵河,十分光烛。
分辉借润须邻曲。
柳家兄弟莫瞋人,狂奴小户元低促。

作者介绍

王以宁(约1090年--1146年):字周士,生于湘潭(今属湖南),是两宋之际的爱国词人。他曾为国奔波,靖康初年征天下兵,只身一人从鼎州借来援兵,解了太原围。

王以宁的年谱

建炎初,以枢密院编修官出守鼎州。
建炎四年(1130年),为京西制置使,升直显谟阁,不久,落职降三官,责监台州酒税。
绍兴二年(1132年),责永州别驾,潮州安置。
绍兴五年(1135年),特许自便。
绍兴十年(1140年),复右朝奉郎、知全州,以成忠郎换文资为从事郎。
有《王周士词》一卷,存三十二首。《四库书目提要》谓“以凝词句法精壮”,“绝无南宋浮艳虚薄之习”。
公元1146年,王以宁逝世。

作品评述

《踏莎行》是宋代诗人王以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自山中,渔樵冷族。
一丘一壑平生熟。
朅来江海寄余生,心兵语阱频奔北。
九里灵河,十分光烛。
分辉借润须邻曲。
柳家兄弟莫瞋人,狂奴小户元低促。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王以宁从山中归来的心境和生活状态。他自述自己是一个生活在偏远山区的渔樵之人,对于山中的一草一木都感到非常熟悉。虽然他曾经历过江湖和海洋的风波,但他的心思却时常向北奔腾,渴望追求更高的境界。诗中还描绘了九里灵河的美景,以及柳家兄弟和狂奴小户的低调生活。

赏析:
《踏莎行》展示了王以宁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人以自然山水与人生境遇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和对追求更高境界的渴求。他通过渔樵之人的身份,展现了对大自然的亲近和对山中一草一木的熟悉,彰显了诗人的朴素情怀。在心思时常向北奔腾的描写中,王以宁表达了对进取和追求的向往,对更广阔世界的渴望。

九里灵河的描绘以及分辉借润须邻曲的表达方式,传递出一种美好而宁静的景象。这些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和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

柳家兄弟和狂奴小户的描写则展示了不同社会阶层和生活方式的对比。诗人告诫柳家兄弟不要看不起别人,也提醒狂奴小户要保持低调,这种含蓄的劝诫在表面简单的句子中蕴含了深刻的社会寓意。

总的来说,《踏莎行》以淡泊的情感、鲜明的意象和富于哲理的言语,展示了王以宁对生活和人性的独到见解,使读者在赏诵中产生共鸣,并思考人生的真谛。

  • 《效黄鲁直》

    一旬三馈浆,十日一栉沐。迫而后能应,希声犹不足。被褐诣谂公,共尔一盂粥。澹然出世情,了了无缚束。因举赵州话,白兆一橛木。瞠目不解答,彼已两无触。作别不作别,黄叶埋经屋。

  • 《赠行脚僧》

    世界曾行遍,全无行可修。炎凉三衲共,生死一身休。片断云随体,稀疏雪满头。此门无所著,不肯暂淹留。

  • 《送彭景行寺丞侍养得请归荆南别业》

    上年慈母怀乡泪,愁杀啼鹃耳畔飞。归计任荒扬子宅,喜情自入老莱衣。秣陵五马开樽待,荆渚双鱼荐馔肥。能为圣朝全孝理,贤声行色两光辉。

  • 《丛祠》

    丛祠一炬照秦川,雨散云飞二十年。长路未归萍逐水,旧居难问草平烟。金鞍正伴桐乡客,粉壁犹怀桂苑仙。何必向来曾识面,拂尘看字也凄然。

  • 《赠李居士弃官为僧二绝》

    踏破青鞋走四方,年来收脚坐禅床。更地言下商量处,静对窗间一炷香。

  • 《寄题张元善总领新作楚观》

    章华芜没岳阳城,风月不容此地分。目极洪流江接汉,胸吞大泽梦连云。年丰栖亩粮盈野,土饱腾槽马轶群。收取关河报明主,云台烟阁伫奇勋。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