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幄成阴,谁家帘幕。
绮罗香拥处、觥筹错。
清和将近,□春寒更薄。
高歌看簌簌、梁尘落。
好景良辰,人生行乐。
金杯无奈是、苦相虐。
残红飞尽,袅垂杨轻弱。
来岁断不负、莺花约。
曾觌(音di迪)(1109-1180) 字纯甫,汴京(今河南开封)人。绍兴中,为建王内知客。孝宗受禅,以潜邸旧人,授权知阁门事。淳熙初,除开府仪同三司,加少保、醴泉观使。趋奉宫廷,词多应制之作。其词语言婉丽,风格柔媚。代表作为《阮郎归》、《水调歌头》(三)、《西江月》(一)、《定风波》(【二】、【三】)、《长相思》、《采桑子》、《眼儿媚》(一)、《忆秦娥》(五)等,其中以《阮郎归》一词为最著名。该词虽是一首咏燕词却通篇不着一燕字,庭院深深,杨柳阴浓,燕子双双终日呢喃,独占风光;凌空飞舞,仿佛池中点点浮萍散漫,又象风中飘扬的柳絮那样轻盈。末尾两句词人借燕子惜花表现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怜惜之情。全词画面生动,描摹传神,结构上浑然天成,不愧佳作。纯甫词结有《海野词》。
《踏莎行》是宋代诗人曾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翠幕成阴,不知是谁家的帘幕。
绮罗香拥处,觥筹交错。
清和将近,春寒更加薄。
高歌看着簌簌落下的梁尘。
美好的景色,美好的时光,人生就是为了欢乐。
金杯中却只有苦涩和相互伤害。
残红飞尽,垂柳轻弱。
明年春天一定不会辜负,莺花将再次盛开。
诗意:
《踏莎行》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诗中通过描写翠幕成阴、绮罗香拥、觥筹交错等景物,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欢乐氛围。但在这美好的景象背后,作者却抒发了对人生的思考和痛苦。金杯中的苦涩和相互伤害,以及残红飞尽、垂柳轻弱的描写,暗示了人生中的痛苦和无奈。然而,诗人依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期待,明年春天莺花将再次盛开。
赏析:
《踏莎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人生的痛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翠幕成阴、绮罗香拥、觥筹交错等,使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诗人通过对金杯和苦涩、残红和垂柳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痛苦和无奈的思考。然而,最后一句明年春天莺花将再次盛开,给予了读者希望和慰藉。整首诗词以景物描写为主,却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重过余干县,长怀谪仙人。犹如见颜色,不复听纷纶。栗里柳未倒,桐乡祠尚新。遗文李汉在,属付斯无泯。
昔预穰侯贡,今移汉掖旁。帝怜秋实茂,天许本根强。媚叶童童密,幽花裛裛香。苞垂列星纬,味变九霞浆。薰轸分风近,仙盘饷露凉。和羹并梅{上艹下左木右鹩去鸟},连叶让芝房。舜日晨烘雾,尧云夕护霜。不随江北化,思助庙中尝。卢橘非同种,安榴肯并芳。荣观耸麟族,赋笔助荷囊
昔年曾到蜀江头,绝艳牵心几十秋。今日栏边见颜色,梦魂不复过西州。
衣领从教虱子缘,夜深拜得蓆儿穿。道乡活计君知否,饥即须餐困即眠。
洛川北岸锦屏西,竹树萧萧面翠微。风月有情常似旧,山川信美不如归。文章送老甘无用,鱼鸟从游久息机。寄语长安倦游客,年来何事素书稀。
三生元是出家人,一念差来堕荐绅。二寸楮冠双草屦,天公还我水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