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缥缈月琳琅,更著岩花当户香。
多少风光人不到,主人今夜此山堂。
钱时(一一七五~一二四四),字子是,学者称融堂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早年从杨简学,爲朱熹所重。江东提刑袁甫作象山书院,延主讲席。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以布衣召见,赐进士出身,授秘阁校勘,预修国史。后辞归,居乡蜀阜玉屏街北山之冈,创融堂书院。淳祐四年卒,年七十。有《蜀阜集》十八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等,已佚。今存民国十六年徐氏刻《蜀阜存稿》三卷。事见本集卷首《融堂先生行实》,《宋史》卷四○七《杨简传》附。 钱时诗,以《蜀阜存稿》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编爲二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踏月登山》是宋代诗人钱时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碧云缥缈月琳琅,
更著岩花当户香。
多少风光人不到,
主人今夜此山堂。
诗意:
《踏月登山》描绘了一幅月色如水、山景如画的场景。诗人通过描写碧云的飘逸、月光的璀璨、岩花的芬芳,以及山堂的静谧,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世间宴游繁华的超越。
赏析:
这首诗词以唯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首句“碧云缥缈月琳琅”,通过“碧云缥缈”形容月色朦胧迷离,与后面的“月琳琅”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对月光的瑰丽赞美。接着,“更著岩花当户香”一句,以岩花的香气扑鼻,烘托出山居的宁静和清幽。这两句意象丰富,引人入胜。
接下来的两句“多少风光人不到,主人今夜此山堂”则表达了诗人的超然情怀。诗人通过“多少风光人不到”来强调此山之处的幽静和不被人世间喧嚣所扰,而“主人今夜此山堂”则展示了诗人对这片山居之地的独占和享受。这种对自然山景的追求和对宁静的向往,与宋代文人士大夫对山水田园的热爱和追求是一致的。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主题,描绘了山间的宁静与美丽,以及诗人通过远离尘嚣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它既展示了自然景色的壮丽和瑰丽,又表达了诗人对人世间繁华的超越和追求心灵净化的愿望。这种对山水的追求与超越的情怀,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理念和生活态度。
隐路高高入翠微,人亡宅在有馀悲。自圆溪月知吟处,不散岩云忆卧时。素壁尘昏三纪貌,白杨风老几寻枝。草堂故集篇篇好,要与商翁续紫芝。
先朝赐第白玉京,五世不出长安城。每闻三岁射策罢,诸生盛服趋天庭。禁门漏尽开九重,阙角仿佛晨光红。衣冠是日集殿下,金支翠旗色相射。空雷隐隐车转毂,鸣梢一声禁籞肃。须臾云开飞六龙,皇帝亲御蓬莱宫。宫槐满庭白日长,侍臣玉立分两厢。众星煌煌拱北极,龙须负扆天中央。
贝叶新传宝藏经,圣心端为福群生。从今物自无疵疠,安用桐君纪药名。
宫墙无地可穿窬,犹幸先人有敝庐。仕版可羞宁毁瓦,儒冠曾误枉收书。供柴我合同收炭,寄食君当自办蔬。此理晓然明似境,何须足下肆耕锄。
何处观文献,如公尚典刑。诗先获麟作,字本换鹅经。牛斗漫宝气,虚危须德星。无为偃薄计,不晚诏除听。
一别几寒暄,迢迢隔塞垣。相思长有事,及见却无言。静坐将茶试,闲书把叶翻。依依又留宿,圆月上东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