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台城路(为湖天赋)》

扁舟忽过芦花浦。
闲情便随鸥去。
水国吹箫,虹桥问月,西子如今何许。
危阑谩抚。
正独立苍茫,半空飞露。
倒影虚明,洞庭波映广寒府。
鱼龙吹浪自舞。
渺然凌万顷,如听风雨。
夜气浮山,晴晖荡日,一色无寻秋处。
惊凫自语。
尚记得当时,故人来否。
胜景平分,此心游太古。

作者介绍

张炎(一二四八~一三二○),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成纪,居临安(今属浙江)。俊裔孙。宋亡不仕,纵游浙东西以终,元仁宗延祐七年卒。平生工长短句,以春水词得名,因称张春水。有《山中白云词》。事见《山中白云词》卷首、冯沅君《张玉田先生年谱》(《双玉丛书》)。

作品评述

《台城路(为湖天赋)》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炎。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扁舟忽过芦花浦,
闲情便随鸥去。
水国吹箫,
虹桥问月,
西子如今何许。
危阑谩抚。
正独立苍茫,
半空飞露。
倒影虚明,
洞庭波映广寒府。
鱼龙吹浪自舞。
渺然凌万顷,
如听风雨。
夜气浮山,
晴晖荡日,
一色无寻秋处。
惊凫自语。
尚记得当时,
故人来否。
胜景平分,
此心游太古。

译文:
狭小的船忽然经过芦花浦,
闲情便随着鸥鸟而去。
水国中吹奏着箫声,
彩虹桥下询问着月亮,
西子如今在何处。
危险的阑珊处轻抚着。
我独立在苍茫之中,
半空中飞溅着露水。
倒影虚幻而明亮,
洞庭湖波映照着广寒府。
鱼龙在水中吹浪自舞。
广袤的湖泊中,远远地凌驾于万顷之上,
仿佛在倾听风雨的声音。
夜间的气息浮现在山间,
晴朗的阳光荡漾着白日,
一片色调里寻不到秋意的所在。
惊飞的凫鸟自言自语。
还记得当时的情景,
故人是否会来?
美景平分着,
我心在游走于古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湖光山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湖泊之上漂游的心境和情感。诗人坐在小船上,忽然经过芦花浦,他的闲情随着飞鸥的飞翔而去,心旷神怡。他在湖上欣赏着水国的美景,听着箫声,目睹着彩虹桥下的月亮,思念着西子(即西湖美人)的现状。他抚摸着危险的阑珊处,独自站立在苍茫之中,感受着半空中飞溅的露水,看到倒影虚幻而明亮。洞庭湖波映照着广寒府(即月宫),鱼龙在水中自由自在地舞动。诗人感叹湖泊之广袤,仿佛倾听到风雨的声音。夜晚的气息浮现在山间,晴朗的阳光洗涤着白日,一片色调中找不到秋意。他听到惊飞的凫鸟自言自语,回忆起过去的景象,思念着故人是否还会来。美景被平分,诗人的心在古代的环境中自由游走。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湖泊之上的漂泊心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台城路(为湖天赋)》是一首宋代诗人张炎所作的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扁舟忽过芦花浦。
闲情便随鸥去。
水国吹箫,
虹桥问月,
西子如今何许。
危阑谩抚。
正独立苍茫,
半空飞露。
倒影虚明,
洞庭波映广寒府。
鱼龙吹浪自舞。
渺然凌万顷,
如听风雨。
夜气浮山,
晴晖荡日,
一色无寻秋处。
惊凫自语。
尚记得当时,
故人来否。
胜景平分,
此心游太古。

译文:
小船突然经过芦花浦,
闲情便跟随着鸥鸟去。
水国中吹奏箫声,
彩虹桥下问候月亮,
西子如今在何方?
危险的阑珊处轻轻触摸。
正独立在苍茫之中,
半空中飘洒露水。
倒影虚幻而明亮,
洞庭湖波映照广寒府。
鱼龙吹浪自由舞动。
苍茫之中凌驾万顷之上,
仿佛听见风雨之声。
夜气在山间漂浮,
晴朗的阳光涤荡白日,
一片色调中找不到秋意的踪迹。
惊飞的凫鸟自言自语。
仍然记得当时的情景,
故人会来吗?
美景平分,
这颗心在游走古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湖光山色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湖泊上漂游的心境和情感。诗人乘坐小船,突然经过芦花浦,他的闲情随着飞鸥而去,心情愉悦自由。他欣赏着水国中吹奏的箫声,彩虹桥下向月亮问好,思念着西子(指美丽女子,这里是指杭州西湖的美景和传说中的西施)。他轻轻触摸着危险的阑珊处,独自立于苍茫之中,感受着半空中飘洒的露水。倒影虚幻而明亮,洞庭湖波映照着广寒府(即月宫),鱼龙在水中自由舞动。诗人感叹湖泊之广袤,仿佛能听到风雨的声音。夜晚的气息漂浮在山间,晴朗的阳光洗涤着白日,一片色调中找不到秋意。他听到惊飞的凫鸟自言自语,依然记得当时的情景,思念着故人是否还会来。美景被平分,诗人的心在古代中自由地游走。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之情。诗人以湖泊为背景,借景抒情,展现了他在湖上漂游的

  • 《次和答蒿叟三首》

    癃疲安问起沉痾,天柱摧倾唤奈何。远去曾逢龙种泣,德衰犹接凤兮歌。典坟堆案元精合,海水添潮老泪多。稍欲从公恭睡味,一毡番市恋盘阿。

  • 《句》

    不忍骤开还骤落,殷勤含蕊待君来。

  •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

    莺老花残,春事已过。明眼衲僧,多是蹉过。楝花信风,不肯放过。万户千门,一时俱过。筑著磕著,是谁之过。转换不得,也要验过。

  • 《七月二十八日蒲大受仲明举偶来会宿三首》

    别袂无多日,愁肠已屡回。未便新舍稳,先喜故人来。忧国空千虑,忘怀但一杯。相看情意好,归辔不须催。

  • 《浣溪沙》

    妙手何人为写真。只难传处是精神。一枝占断洛城春。暮雨不堪巫峡梦,西风莫障瘐公尘。扁舟湖海要诗人。

  • 《寄虞氏兄弟》

    一身兼抱百忧虞,忽忽如狂久废书。畴昔心期俱丧勇,此来腰疾更悉虚。久闻阳羡安家好,自度渊明与世疏。亦有未归沟壑日,会应相近置田庐。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