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政艰难际,临朝保佑初。
经纶付耆老,利泽到樵渔。
礼盛谦常抑,功成委不居。
圣君深致孝,尽守典刑余。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太皇太后挽词》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太皇太后在政治上的艰难时刻,以及她对朝政的保佑和对老年人、樵渔人的关怀。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共政艰难际,临朝保佑初。
经纶付耆老,利泽到樵渔。
礼盛谦常抑,功成委不居。
圣君深致孝,尽守典刑余。
诗意:
这首诗词以太皇太后的视角,表达了她在政治上的困难时刻,同时也展示了她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太皇太后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干传授给了老年人,使他们能够继续为国家做出贡献。她的恩泽也延伸到了普通的樵渔人,使他们从中受益。太皇太后谦虚而谨慎,不为功劳所动,即使功业已经完成,也不会停止奉献。她是一位孝顺的君主,尽心尽力地守护着国家的法度和刑罚。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太皇太后的视角,展示了她在政治上的艰难和对国家的关怀。她不仅关注政治上的困难,还关心老年人和普通民众的生活。她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干传授给老年人,使他们能够继续为国家做出贡献。她的恩泽也延伸到了樵渔人,使他们从中受益。太皇太后的谦虚和谨慎让人敬佩,她不为功劳所动,即使功业已经完成,也不会停止奉献。她是一位孝顺的君主,尽心尽力地守护着国家的法度和刑罚。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太皇太后的高尚品质和为国家付出的精神。
选将初年起范阳,和戎晚节误平凉。大功宜受春秋责,盛毁何能日月伤。文士谈兵多谬误,兰台作史漫裁量。折衷自有成书在,公论从知千岁长。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移去群花种此君,满庭寒翠更无尘。暑天闲绕烦襟尽,犹有清风借四邻。
人品如君,人尽道,士林横绝。那更是、关西流庆,三山英杰。欣遇当年神降日,又逢初度阳生月。把八千余岁祝君龄,为君说。君自有,封侯骨。君不是,栖鸾客。况如今东阁,正收人物。坦腹素知王逸少,求贤不必商岩说。便明朝、有诏自天来,君王礼。
渡头风晚叶飞频,君去还吴我入秦。双泪别家犹未断,不堪仍送故乡人。
君子将遥役。遗我双题锦。临当欲去时。复留相思枕。题用常着心。枕以忆同寝。行行日已远。转觉心弥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