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唐复古制,德义功无替。
奥旨悦诗书,遗文分篆隶。
银钩互交映,石壁靡尘翳。
永与乾坤期,不逐日月逝。
儒林道益广,学者心弥锐。
从此理化成,恩光遍遐裔。
太学创置石经,是指唐代薛存诚在太学(当时最高学府)创设石经。这首诗词主要描述了太学创置石经的意义和价值。
诗词的中文译文大致是:
圣明的唐代重新恢复了古代的制度,尊崇德行和义务,赞赏诗书的奥旨,珍藏先贤的文献,并以篆书和隶书记录下来。这些银钩文字相互交错,石壁上没有一丝尘埃。这些石经与乾坤共存,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学术之林因此得到了扩展,学者们的思想也变得敏锐起来。从此,人们对于理化的认识日益深入,圣明的光芒也传遍了世界各地。
这首诗词表达了太学创置石经对于唐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太学作为当时最高的学府,以创设石经的方式,将先贤的智慧结晶留存下来,以供后人学习和参考。诗中提到的银钩交映、石壁无尘的描述,显示了这些文献的珍贵和重要性。而诗中提到的“不逐日月逝”表达了石经保存下来的永久性,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此外,诗中也表达了学术之林的广度和学者们的心思敏捷,进一步强调了太学创置石经对于学术发展的贡献。整首诗以平淡的语言写就,力求准确地描述太学创置石经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这首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文化对于文献保护和学术发展的重视,展示了当时社会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崇尚。这也反映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开放。同时,这首诗词也让我们思考现代社会对于文化保护和学术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如何继承和发扬先贤的智慧。
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失路蹊。暮雨不知溳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勿计名绳遂忽麻,况于绳上更生蛇。傍鏊求饼多忘面,对境迷头莫认他。
子云识字似相如,记得前年隔巷居。忙杀奚童传搨本,一行翠墨一封书。
竹柏萧森溪水南,道人为作小圆庵。市区收罢鱼豚税,来与弥陀共一龛。
高馆良宵睡思迟,葛巾重著半醺时。都将满抱林泉兴,付与闲窗墨半池。
清明初过酒阑珊,折得奇葩晚更妍。春色岂关吾辈事,老狂聊作座中先。醉吟不耐欹纱帽,起舞従教落酒船。结习渐消留不住,却须还与散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