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
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
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佚名,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这是一首反映船夫水上生活的抒情小词,它写的是狂风过后船夫们驾驶帆船前进的情景和心情。
词一开头就说”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五里滩,是这条河上的一个地名,“头”是方位词,它说明船已开到五里滩上了。帆船是需要借助风力的,乘风破浪,船走得更快。但这种风必须是顺风。如果吹来的风是旋风,或逆风,那就不但不能帮助帆船前进,而且还会带来危险,所以是不能张帆的。在五里滩以前,船夫们遇到的显然不是顺风。他们经过一场和狂风恶浪的搏斗以后,观察到风势将要平息,也就是“风欲平”了,就马上扯起帆来。在这个当儿,大家虽然还在继续举棹摇般,却产生了“觉船轻”的感觉。“棹[zhào]”,桨板,举棹就是打桨板。既然风力可以代替人力,何必还要打桨摇橹呢,于是,便“柔橹不施停却棹”吧。在文学作品中常把橹称为柔橹,以形容橹的得心应手。橹的外形有点儿象桨,安在船梢或船旁,用人摇动,它会象鱼的尾和鳍[qí]一样,通过拨水,产主推动力。“施”,使用。写到这里,船夫们的轻松愉快的感情,一下就传达出来了。
在紧张的劳动过程中,是没有空闲时间来欣赏船外的美景的,但在劳动之余,船夫们不仅轻松,而且欢快,词的下片就是通过看山看水反映了他们的心情。“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闪灼[zhuó]”,形容水光闪动的样子。狂风过后,乌云也散开了,上文说“风欲平”,是还有些风,所以河里的波浪涌起,波光粼粼[lín]。这时两岸的山呐,看上去挺有趣过的,它们似乎很好客,正在急急忙忙地迎面走过来欢迎大家。但是,山是不会走动的。子细(仔细)看看,山确实没有动啊。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哦,那不过是因为船走得快,使得坐在船上的人产生一种“走来迎”的感觉罢了。
词的上片和下片的末尾都用“是船行”作结束,它不仅起一个叙述作用,而且还象船夫的劳动号子的和声一样,余音袅袅[niǎo],久久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
今日天色恶,酒壶恰已空。何来进童子,挈榼问主翁。主翁正对客,兀坐书堂中。诸生功课毕,鼓瑟歌醉翁。爱酒欲出门,杖头无青铜。春衣典又尽,搜索计已穷。酒兴不可遏,不免作诗呼。进童空壶挈,将纳宅库为。我却致{上雨下隻}灰,红得酒须寻。爱酒伴更烦,与召陇西翁。
两仪坤载厚,四海母仪深。愿上菖花酒,年年圣子心。
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丹砂成黄金,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宫中彩女颜如花,飘然挥手凌紫霞,从风纵体登鸾车。登鸾车,侍轩辕,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
瞻彼南山,有梌有棠,维叶牂牂。君子之燕,笾豆洋洋,鼎俎将将。百羞阜昌,上下乐康,邦家之光。君子万年,抚有四荒,受禄无疆。
积水深源,白鸥翻翻。倒影光素,于潭之间。衔鱼鱼落乱惊鸣,争扑莲丛莲叶倾。尔不见波中鸥鸟闲无营,何必汲汲劳其生。柳花冥濛大堤口,悠扬相和乍无有。轻随去浪杳不分,细舞清风亦何有。似君换得白鹅时,独凭阑干雪满池。今日还同看鸥鸟,如何羽翮复参差。复参差,海涛澜漫何
紫微内史世常扬,鹤发尊荣侍膝旁。桂籍连枝皆挺特,兰陔六艺竞芬芳。云霄门阀公侯拜,藻斧渊源典册光。水击三千由积厚,天资九十恃康强。青衿缟素行师服,挽铎讴吟广柳箱。大启新阡高冢舍,义方不羡窦家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