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潭溪十咏》

莲池一亩余,瀰瀰吞众流。
花繁不近堤,欲往无方舟。
不及池中鱼,随波自沈浮。

作者介绍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潭溪十咏·莲池》是宋代刘子翚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莲池面积只有一亩多,水波涟漪不断流动。莲花繁盛得无法靠近堤岸,如果想去,也没有船只可乘。莲池中的鱼儿不如意,随着水波自由地沉浮。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莲池的景象,通过描绘莲花的繁盛和水中鱼儿的自由,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活泼。诗中的莲池给人以宁静、清幽的感觉,同时也透露着一丝无奈和遗憾。莲花繁盛得无法靠近堤岸,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常常难以触及,让人产生一种向往和无奈之情。欲往无方舟,则暗示着无法实现心中的愿望。而诗中的鱼儿随波自沉浮,则表达了一种无求无欲的心态,以及对自然的随遇而安的态度。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相结合,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也让人联想到人生的无常和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无奈。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以情感为灵魂,展示了宋代文人的艺术才华和对自然世界的敏锐观察。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