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剑作锄犁,耕田古城下。
高秋禾黍多,无地放羊马。
刘驾,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江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与曹邺友善,俱工古风。邺先及第,不忍先归,待于长安。大中六年,(公元八五二年)亦中第,乃同归越中。时国家承平,献乐府十章,帝甚悦。累历达官,终国子博士。其诗敢于抨击统治阶级的腐化昏庸,能够反映民间疾苦。辛文房称其“诗多比兴含蓄,体无定规,兴尽即止,为时所宗。”(《唐才子传》卷七)其诗较有社会内容,如《反贾客乐》反映农民疾苦,《有感》抨击边将腐化,《弃妇》表现对被遗弃妇女的同情,都是晚唐较好的作品。《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诗集一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事迹见其《唐乐府十首序)) 、《唐摭言》卷四、《唐才子传》卷七。《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
诗词《唐乐府十首·田西边》是唐代刘驾所作,描述了一个农民用剑作为锄头,在古城旁边的田地中耕作的情景。这首诗词描绘了农民劳作的艰辛和农田的富饶。
中文译文:
刀剑作锄犁,
耕田古城下。
高秋禾黍多,
无地放羊马。
诗意: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农民在高秋时节耕作的场景。农民没有合适的耕地,只能将刀剑作为锄头,勉强将土地里的禾黍种下。同时,诗中还暗含着古城的废墟,表达了农田周边的荒凉和人们辛勤劳动的困苦。
赏析:
《唐乐府十首·田西边》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概括的文字,揭示出贫困农民的勤劳、辛苦和边陲地区的艰辛环境。通过剑作锄犁、稀疏的禾黍、无地放羊马等生动的描写,使得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农民的生活状态和困境。这首诗词虽然字数不多,但正是因为简练的写法,更加凸显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和环境的贫瘠。
整首诗词表达了农民在困境中的勇敢和努力。尽管面对艰苦的环境和贫瘠的土地,农民们仍然坚持耕种,以求温饱。这首诗词也让人们重新思考农民的生活状况和他们对社会的贡献,进而对农民表示敬意和关怀。
在文学上,这首诗词的意境简练而富有力量,用少量的文字描绘了一个渺小的个体所面临的艰难处境,给人一种思考和共鸣的空间。通过这首诗词,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关注农民的生活状态,呼唤社会关爱农民,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实现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苍帝妃嫔总素装,胜游常是遍江乡。玉楼谪堕迟归去,冷淡工夫笑我忙。
无门为法门,三关何用立。熟处即难忘,又从这里人。
是非一醉了无余,唯有胸中万卷书。已把人生比蘧传,更将江浦作阶除。欲眠宾客従教去,倒卧氍毹岂暇舒。京洛旧游真梦里,秋风无复忆鲈鱼。
后顾茫茫虎穴身,忍将多难累红裙。君看十万头颅价,遍地鉏麑欲噬人。
后命既灵。王人反旆。兴言出祖。饮饯于迈。旍旐泱泱。轺轩蔼蔼。和风弭尘。清晖映盖。
听说西方无量乐。凡夫浅智难图度。随有愿度无不获。何劳萦。珠衣绮馔黄金宅。地似掌平尤广博。八功德水非穿凿。白藕花中胎可托。三生约。如今岂可轻抛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