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笑儒衣世法疏,穷愁何日得伸舒。
一从挟策来燕地,几拟陈情乞鉴湖。
风雨凄凄鸿雁瘦,雪霜凜凜鹡鴒孤。
湘江楼上无憀甚,不见吴山似画图。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湖山类稿》卷三《夷山醉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爲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着《湖山类稿》十三卷、《汪水云诗》四卷、《水云词》二卷等(《千顷堂书目》卷二九、三二),已佚。今存刘辰翁批点《湖山类稿》五卷;清钱谦益据云间钞诗旧册辑成《水云集》一卷;今人孔凡礼增辑爲《增订湖山类稿》五卷。《南宋书》卷六二有传。 汪元量诗,第一至五卷以清干隆鲍廷博知不足斋刻《湖山类稿》、《水云集》爲底本,删去后者重出之诗。参校清吴翌凤抄本(有清顾至、黄丕烈跋,简称顾本,藏北京图书馆)、明末抄本《汪水云诗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简称毛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诗渊》引诗等。另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十首》是宋代汪元量的一首诗词。该诗表达了作者自嘲儒衣与世俗法度不合,长期贫困苦恼的心情。他曾经带着抱负来到燕地,本想陈述心情,乞求官方的施舍。然而,风雨凄凄,鸿雁瘦弱,雪霜冷冷,鹡鴒孤寂,这些景象无情地映衬出作者的孤独和困苦。在湘江楼上眺望,作者并没有找到一丝慰藉,吴山也不像画图般美丽,他的心境愈发沉郁。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感受,展现了作者的孤独、贫困和失意。儒衣象征着作者的学问和道德,世法则代表了社会的规范和法度。然而,作者认为自己与这种世俗法度格格不入,生活在困顿之中。他的愿望是通过表达自己的心情得到官方的关注和援助,但现实却是无情的,给予他的只有风雨和孤寂。
这首诗词的赏析在于它揭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苦闷和无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作者将自己的心情与外在环境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他的心境在风雨和寒冷的映衬下愈加沉重,而湘江楼上的景色更是无法为他带来任何安慰。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命运的无奈,以及对权贵与富贵的渴望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现了汪元量在困顿中的内心挣扎和对命运的无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他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意境,将作者的心境与读者产生共鸣,使人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坐来真个好相宜,深注唇儿浅画眉。须信杨家佳丽种,洛川自有浴妃池。
竹迳裹茅茨,荒烟晚未炊。氄禽争灌木,吠犬守巴篱。涉世终於拙,归田已自迟。老亲头白尽,眠烟话吾私。
晚泊金山驿,风生玉宇秋。荒苔蚀佳句,乔木惜名流。鼠穴飞泉入,蛛丝积雨收。何须叹人物,华屋与山丘。
青青棕榈树,散叶如车轮。拥蘀交紫髯,岁剥岂非仁。用以覆雕舆,何惮克厥身。今植公侯第,爱惜知几春。完之固不长,只与荠本均。幸当敕园吏,披割见日新。是能去窘束,始得物理亲。
吴刚夜入文寒产,生擒老兔出秋月。嫦娥泣雨蟾影孤,灵药不春玉杵歇。桂花凝豪拔苍绿,蜀毕缠金缕湘竹。紫兰蕊笑春风愁,莲花仙冠随簪玉。松腴点漆光照眸,藤肪捣雪滑欲流。乐毅小帖排银钧,天马历埤无九州。梦中忘笔那有花,古锥尽地飞龙蛇。觉来寻锥亦无处,但见鸟足留平沙。
于役三年远,论兵两鬓斑。不辞征戍苦,要作破羌还。楯墨应圜熟,兜烽报永闲。浮舠背淮服,盘马入秦关。遂阁雠书笔,仍馀聚米山。忆君他夕恨,遥向陇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