麹氏雄西北,别绝臣外区。
既恃远且险,纵傲不我虞。
烈烈王者师,熊螭以为徒。
龙旂翻海浪,馹骑驰坤隅。
贲育搏婴儿,一扫不复馀。
平沙际天极,但见黄云驱。
臣靖执长缨,智勇伏囚拘。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
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
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擢尚书礼部员外郎。会叔文败,贬永州司马。宗元少精警绝伦,为文章雄深雅健,踔厉风发,为当时流辈所推仰。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居闲益自刻苦。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读者为之悲恻。元和十年,移柳州刺史。江岭间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元和十四年卒,年四十七。集四十五卷,内诗二卷,今编为四卷。
中文译文:
麴氏的雄风乘风向西北传播,身处异邦。他们既倚仗着地势遥远且险要,纵然傲慢,我也不用担心。英勇威武的王者来师,将他们视为仆从。龙旗翻飞于海浪之上,快马奔腾在大地角落。贲育勇猛地击败敌人,一扫而光,不留一人。平沙与天的相交之处,只见黄色的云彩被驱散。我作为臣子,握起了长缨,智勇之间,囚禁俘虏。文皇坐在南面,夷狄们千方百计地来迎接。众人都称赞天子有神通,从往古以来,没有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他们封为可汗,以彻底征服我们的国都。兵戎交战不会伤害彼此,各自保持自己的本性和生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柳宗元创作的《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中的第十一篇,描述了唐代大将李靖灭亡高昌的事情。诗中描述了麴氏部落为高昌带来的威胁,高昌虽然地理险要,但是李靖凭着勇猛和智慧击败了麴氏部落,征服了高昌。诗中通过描绘战争中的英勇和智慧,以及天子的伟大形象,表达了对国家强盛和统一的向往。
柳宗元用较为平实的语言描写了战争的场景,同时展示了李靖的英勇和智慧。通过描绘战争的胜利,强调了天子的威严和权威。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节奏感强,给人以震撼和力量感。同时,诗中也展现了对和平的渴望,将兵戎之间的对立与各自保持本性和生命的真实需求相对立。整首诗意蕴含深远,展现了柳宗元对国家统一、和平安定的思考和期望。
青春三十馀,众艺尽无如。中散诗传画,将军扇续书。楚田晴下雁,江日暖游鱼。惆怅空相送,欢游自此疏。
篷蒻呜春雨,帆蒲挂暮烟。买鱼寻近市,觅火就邻船。愁卧醒还醉,滩行却复前。长年殊可念,力尽逆风牵!
骈拇不碍履,枝指不害持。两者各自适,意其天所为。決之足反蹇,齕之手反萎。万物固有命,劝君休说醫。
此夕知何夕,游船杂战船。山河空百二,宫阙漫三千。雨歇云垂地,潮平水接天。惜哉无祖逖,谁肯著先鞭。
仲冬冬至后,春从九地回。去年逢春在此寺,今年复向此寺逢。春来春去无复见花草,但有东风刮地如惊雷。人生七十能几时,四度逢春只在斯。祠官不复更递代,直若仓庾氏,久任无年期。大农赋禄随官品,丰俭由来皆有分。空尽天年在世间,饥饱死生皆不问。癃老非才固应尔,豪俊当年
顾命逮殊邻,輶轩遵此道。公府戒行期,禁庭颁重宝。积雪正东流,度河盛前导。士勇践胡尘,马骄嘶塞草。玉节所镇临,毡庐先汛扫。赫尔示威灵,坦然布怀抱。国倚材实优,虏得声名早。慷慨服天骄,从客问贵老。光华反原隰,沆砀看西颢。迎劳动都门,旌旗风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