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山碎,大漠舒。
二虏劲,连穹庐。
背北海,专坤隅。
岁来侵边。
或傅于都。
天子命元帅,奋其雄图。
破定襄,降魁渠。
穷竟窟宅,斥余吾。
百蛮破胆,边氓苏。
威武辉耀,明鬼区。
利泽弥万祀,功不可逾。
官臣拜手,惟帝之谟。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擢尚书礼部员外郎。会叔文败,贬永州司马。宗元少精警绝伦,为文章雄深雅健,踔厉风发,为当时流辈所推仰。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居闲益自刻苦。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读者为之悲恻。元和十年,移柳州刺史。江岭间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元和十四年卒,年四十七。集四十五卷,内诗二卷,今编为四卷。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突厥之大古夷狄莫强…铁山碎第八》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铁山碎,大漠舒。
二虏劲,连穹庐。
背北海,专坤隅。
岁来侵边,或傅于都。
天子命元帅,奋其雄图。
破定襄,降魁渠。
穷竟窟宅,斥余吾。
百蛮破胆,边氓苏。
威武辉耀,明鬼区。
利泽弥万祀,功不可逾。
官臣拜手,惟帝之谟。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时期中国与突厥帝国之间的战争场景,表达了中国皇帝命令元帅奋勇作战、打败突厥敌人的壮丽景象。诗词展示了中国的威武和边境的安定,赞颂了元帅的英勇和皇帝的治理。
赏析:
这首诗以铁山碎、大漠舒为开端,通过形象的描写勾勒出边境地区的荒凉和广袤。接着,描述了突厥敌人的势力强盛,占据了连绵的穹庐(蒙古包)。然而,中国的边境背靠北海,专注于保卫国家的边疆,每年都要遭受突厥的侵扰,有时甚至直逼国都(都城)。此时,中国的皇帝命令元帅奋发图强,打破了敌人在定襄的据点,俘虏了敌首领魁渠。中国的力量终将把突厥逼入绝境,使其无处藏身。百蛮(突厥)失去了斗志,边境的居民得以安定。中国的威武辉耀,像明亮的鬼火一样照亮了边境地区。中国的利益和恩泽无穷无尽,功绩无法言尽。官臣们纷纷拜手致敬,只有皇帝的谋略才能带来如此辉煌的胜利。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战争场景,表达了对中国边境的保卫和对敌人的打击的赞美。同时,也展示了唐朝皇帝的威武和智慧,以及元帅的英勇战斗精神。整首诗气势磅礴,富有豪情壮志,展现了唐代中国的边疆风貌和战争氛围,体现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胜利的祝福。
莺掷垂杨,一点黄金溜。
负米承亲愿已赊,耻随鸡鹜啄泥沙。一朝投绂真高士,万卷藏书旧世家。齿发未衰非药物,山林不返为云霞。庞眉尚有郎潜者,徇禄忧生直可嗟。
暖日烘晴书,轻寒护晓霜。小春庭院绕天香。仙佩珊珊,来自五云乡。庭下芝兰秀,壶中日月长。要看鬓绿与瞳方。一笑人间,千岁饮淋浪。
径穿荒草入,门向断河开。不是君居此,应无人到来。种花逢雨活,接树待春回。冷笑求名者,衣间有俗埃。
一春强半勒花风,几日园林几树红。汲汲追攀常恨晚,纷纷吹洗忽成空。行看果下苍苔地,已作人间白发翁。岂惜解鞍留夜饮,此身醒醉与谁同。
彭泽思归意末成,折腰五斗谩劳生。何如张翰秋风起,便忆鲈鱼蒪菜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