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昔殷勤向物华,谁知憔悴客天涯。
双桃栽罢还惆怅,忆得淮阳旧种花。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堂前种二桃诗示秬秸》是宋代张耒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平昔殷勤向物华,
谁知憔悴客天涯。
双桃栽罢还惆怅,
忆得淮阳旧种花。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的心情。诗人曾经热切地向周围的美景致意,但如今他却疲惫不堪,身在天涯,心系故乡。当他种下双桃树后,却感到惆怅,因为他回忆起了在淮阳时曾经种植的花朵。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游子的心情,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诗中表现出游子离乡背井的孤寂和疲惫,同时也折射出他对故乡的热爱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诗中的“物华”一词指的是美好的景色和事物,诗人曾经对这些美景心存热情,但如今他的心情已经憔悴。他身处天涯异地,与家乡隔绝,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双桃栽罢还惆怅”表达了诗人种下双桃树后的心情。桃树象征着家乡和亲情,栽种双桃树可以被视为一种寄托和牵挂。然而,当他完成栽种后,心中却涌起了无尽的惆怅之情,这是因为双桃树勾起了他对过去在淮阳时种花的回忆。
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通过描绘内心的痛苦和对家乡的眷恋,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这种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往昔时光的回忆,不仅让人感到伤感,同时也唤起了对家乡和亲人的珍贵情感。
齐山置酒菊花开,秋浦闻猿江上哀。此山漠漠云垂地,南埭悠悠水映人。驰道蔽亏松半死,射场埋没雉多驯。登高一曲悲亡国,想绕红梁落暗尘。
最险王干三岭路,加之雨滑马行迟。忽惊山客俱来迓,谁报家人已预知。饤果待斟分岁酒,剪蔬先赋立春诗。春闻六十犹痴谚,尚少一年焉不痴。
一点秋光寄画图,秋来吟鬓似枫疎。晴烟染树看何足,缺月梳云状不如。暑退凉生蝉有语,水长天远雁无书。此心直欲鹏南举,不学蜘蛛结网居。
为长心易忧,早孤意常伤。出门先踌躇,入户亦彷徨。此生一何苦,前事安可忘。兄弟先我没,孤幼盈我傍。旧居近东南,河水新为梁。松柏今在兹,安忍思故乡。四时与日月,万物各有常。秋风已一起,草木无不霜。行行当自勉,不忍再思量。
双桐生空井。枝叶自相加。通泉浸其根。玄雨润其柯。绿叶何蓩蓩。青条视曲阿。上有双栖鸟。交颈鸣相和。何意行路者。秉丸弹是窠。
大溪章溪溪水清,上寮下寮山路平。三山屹立相犄角,百里连亘如长城。仰干云霄不盈尺,俯视天高浮寸碧。闲云吞吐溢涧谷,飞泉喷洒下石壁。中有一山名芙蓉,端冕正色群山空。望之可敬不可慢,僧言直与衡岳同。坡陀突兀作云洞,虎豹蹲踞栖鸾凤。闻道前山开辟日,曾住浮屠几千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