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曾过小林居,门下萧萧古木疏。
床雨独看先世笏,帐烟还读外家书。
杏花红褪春犹在,菜甲青稀晓自锄。
回首长洲多茂草,几时清啸落樵渔。
《汤时仲小林居》是南洲法师创作的一首明代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曾经访问过的一个名为小林的居所,通过描绘居所的景物和作者的情感,传达了一种寂静、清净和追求内心自由的意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昔年曾过小林居,
门下萧萧古木疏。
床雨独看先世笏,
帐烟还读外家书。
杏花红褪春犹在,
菜甲青稀晓自锄。
回首长洲多茂草,
几时清啸落樵渔。
诗词的诗意主要表达了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过去居所的回忆:诗人回忆起曾经经过的小林居,门前的古木稀疏,表现出一种宁静和幽雅的氛围。
2. 寂静与自由的追求:诗中描述了床上的雨滴,暗示着作者独自静思的状态。同时,诗人提到自己读着外家的书籍,昭示着他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也在追求内心的自由。
3. 季节的变迁与人事的更替:诗中提到杏花的颜色已经逐渐褪去,但春天的气息仍然存在。这种景象与菜甲青稀的描述相呼应,展示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
4. 对自然环境的向往:最后两句表达了对长洲茂草和清啸樵渔的向往,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意愿。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追求自由的心境。通过对古木、雨滴、书籍、花草和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追求心灵自由、远离尘嚣的情感,同时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转。整体上,这首诗词在表现意境的同时,也引发读者对内心静谧与自由的思考。
中土太淡素,东皇染半节。此君已不群,此种更奇绝。
石楠红叶透帘春,忆得妆成下锦茵。试折一枝含万恨,分明说向梦中人。
客从南方来,酌我一瓯茗。我酌初不啜,强啜且复醒。既凿浑沌氏,遂出华胥境。操戈逐儒生,举觞还酩酊。
白云无心间泫水,清风何意自开花。
帝都名利场,鸡鸣无安居。独有懒慢者,日高头未梳。工拙性不同,进退迹遂殊。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三旬两入省,因得养顽疏。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馀。既无衣食牵,亦少人事拘。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勿言无知己,躁静
击碎珊瑚树。为留春、怕春欲去,驶如风雨。春不留兮君休问,付与流莺自语。但莫赋、绿波南浦。世上功名花梢露。政何如、一笑翻金缕。系白日,莫教暮。苍头引马城西路。趁池亭、荻芽尚短,梅心未苦。小雨欲晴晴不定,漠漠云飞轻絮。算行乐、春来几度。鞭影不摇鞍小据。过横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