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久仙去,诗偕芙蓉秋。
渊渊韵金石,往往余岩丘。
象贤来题舆,同声应鸣璆。
清渭发源远,浊泾难混流。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颖,人称沧洲先生(《耻堂存稿》卷五《沧洲先生奏议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寄籍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歷华阳尉,绵州教授,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秘书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着作佐郎召,兼权尚书左郎官,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迁祕书少监,兼直学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荐,召拜宗正少卿,爲权倖所格,退处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郑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宝庆府改建设厅记》),官终权刑部尚书,卒年七十余。有《尘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沧洲尘缶编》十四卷,其中诗十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程公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二卷。
《唐文权郡见前作和韵见教乃赋计三首答之》是宋代程公许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鲁国的久仙已离去,诗与芙蓉一同进入秋天。深邃的韵味如同金石,常常在我余岩和丘陵之间回响。贤者犹如象驾舆车般前来题赞,他们的声音与我回应的美玉相和谐。清澈的渭水源远流长,而浑浊的泾河无法与之混合。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程公许在鲁国与久仙一起度过的时光,以及他们的诗和芙蓉一同迎接秋天的景象。诗中通过描述渊渊韵味如金石般的声音在余岩丘陵间回响,表达了作者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对美好声音的向往。贤者前来题赞,象征着他们对作者诗作的赞赏与认同。清澈的渭水与浑浊的泾河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了清纯与浊浪的区别,以及作者心中对纯洁美丽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感体验。通过对声音的描绘,使整首诗增添了一种韵律感和节奏感。诗中的渭水与泾河象征着不同的境遇和价值观,反映了作者对于纯洁和浊浪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的巧妙融合,表达了作者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诗歌艺术的热爱。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清新纯洁的向往,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受。
莺啼处,摇荡一天疏雨。极目平芜人尽去,断红明碧树。费得炉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听春教、燕颦莺诉。朝朝花困风雨。六桥忘却清明后,碧尽柳丝千缕。蜂蝶侣。正闲觅闲花,闲草闲歌舞。最怜西子。尚薄薄云情,盈盈波泪,点点旧眉妩。流红记,空泛秋宫怨句。才色何处娇妒。落红无限随风絮。诗恨有谁曾遇。堪恨处。恨二十四番,花信催花去。东君暗苦。更多嘱多情
石琢浮屠遍水滨,兴亡岁久已成尘。长江静夜芦花月,莫信牵愁拨櫂人。
周王东定日,虞后北巡年。虎旅阴山转,龙舟夜壑迁。珠丘开白坏,琳殿甗玄泉。示俭裁流水,崇威迥跨边。云中分地脉,斗极应星躔。弓堕天难陟,冠游月尚还。光灵六圣扈,警跸八神传。南至恭明祀,东曹简上贤。瞻依徒欲赠,凄恻未能宣。
一日复一日,一晨复一夕。四序相盛衰,三辰运光魄。下上有常理,忧患何时易。先烂泣金燃,先焚叹薪积。但愿远世网,焚烂不能责。麒麟出非时,未免西狩获。鸥鸟浮洪波,心已预海客。
柳条黄尽杏梢新,山翠无非昔日春。花色笑风春似醉,寂寥惟少赏花人。忆昔闲粧淡紵衣,一枝红拂牡丹徽。无端不入襄王梦,为雨为云到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