骾亮驰名久,孤高进路难。
富文平日业,劝学晚年官。
隧外春江静,林边晓露漙。
唯应坟上土,犹解是芝兰。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唐彦猷挽词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骾亮驰名久,孤高进路难。
富文平日业,劝学晚年官。
隧外春江静,林边晓露漙。
唯应坟上土,犹解是芝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已故的唐彦猷的悼念之情。诗中描述了唐彦猷的品德和成就,并表达了对他晚年仍然坚持学术和追求官职的敬佩之情。
首先,诗词开头写道:“骾亮驰名久,孤高进路难。”“骾亮”指的是唐彦猷的才华出众,声名远扬。然而,他孤高的个性使得他在官场上的晋升之路艰难。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唐彦猷平日里的努力和学识:“富文平日业,劝学晚年官。”唐彦猷在学术上勤奋努力,丰富了自己的学问,因此晚年得以担任官职。
然后,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唐彦猷的思念之情:“隧外春江静,林边晓露漙。”这里描写了春天的江水平静,林边的晨露微湿,寓意着作者心中的感慨和哀思。
最后两句诗写道:“唯应坟上土,犹解是芝兰。”这是对唐彦猷的赞颂和悼念。诗人认为即使埋葬在坟墓之中,唐彦猷的才华和品德仍然如同芝兰一般高尚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对已故的唐彦猷的敬仰和思念之情为中心,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赞美的语言,表达了对他的赞颂和悼念之情,并将他的优秀品质与高尚的芝兰相比拟,强调了他在文化和道德上的卓越成就。
秦楼花发时,秦女笑相随。及到秋风日,飞来欲问谁。似厌栖寒菊,翩翩占晚阳。愁人如见此,应下泪千行。
我有一机,直下示伊。青天霹雳,电卷星驰。德山临济,棒喝徒施。不传之妙,於汝何亏。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冉冉青衫客,悠悠白发人。乱山孤驿暮,长路百花新。终岁行他县,全家望此身。更思君去就,早晚问平津。
圣贤不得见,道散固已久。学者多自贤,鲜肯事师友。颠冥声利中,悔吝皆自取。动言无媿作,未知果然否。寡过云未能,先圣欣善诱。凛凛孟氏言,几希异禽兽。参乎病知免,遂使启足手。宁知起易箦,又在此段后。吾侪况小人,气质素凡陋。以其所以养,孝道亦何有。勉前类水马,立处
渺渺长淮路,秋风落木悲。乾坤限南北,胡虏迭兴衰。志士言机会,中原入梦思。江湖好山色,都在夕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