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韬光庵》

悟得师禅隐此林,谩传难下碧天吟。
巢沟坞上人无迹,云月堂前树有阴。
家弃蜀乡年岁远,身潛洛寺屋庐深。
死生托得香山去,可遂西来一片心。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作品评述

《韬光庵》是宋代董嗣杲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隐居的禅师的境地,表达了作者对于禅修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悟得师禅隐此林,
领悟到师傅的禅修法门,隐居在这片深林之中,
谩传难下碧天吟。
虽然有心吟咏碧蓝的天空,却难以将其传诵出来。

巢沟坞上人无迹,
在山间的沟壑和小屋里,人们无迹可寻,
云月堂前树有阴。
只有云月堂前的树木投下阴影。

家弃蜀乡年岁远,
离开了故乡蜀地,年岁已经漫长,
身潜洛寺屋庐深。
身心潜心修行于洛寺的房舍之中。

死生托得香山去,
无论生死,都希望能托付于香山,
可遂西来一片心。
可以实现前往西方之心愿。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隐居的禅师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追求内心宁静和超越尘世的愿望。禅修的境地被描述为隐秘而神秘的所在,禅师在深山林中悟得禅修的法门,但他无法将自己的体验传达给他人。诗中提到的巢沟坞和云月堂,以及洛寺的房舍,都是禅修的场所,暗示着禅师将自己的生活完全投入到修行之中。

作者通过描述离开故乡和投身禅修生活的背景,表达了对传统社会和尘世生活的厌倦和放弃,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最后两句以香山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于超凡境界的追求,希望借助禅修能够达到心灵的净化和超越。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于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超越尘世的追求,以及对于内心宁静的渴望。

  • 《偈颂七十二首》

    电光莫追,石火犹迟。构弗及处,心不可识,智不可知。

  • 《即事五首》

    古寺孤云际,寒斋落叶中。消愁惟是酒,无奈酒尊空。

  • 《出广州第一宿》

    越王台下路,搔首叹萍踪。城古都招水,山高易得风。鼓声残雨后,塔影暮林中。一样连营火,山同河不同。

  • 《捣练子》

    楼上鼓,转□□。□□□□□□□。思妇想无肠可断,□□□□□□□。

  • 《待潮顾浦宿耕者张钦舍》

    海近云气昏,禹迹开茫茫。晴要列障逻,什伍屯平冈。顷遭七年旱,骤见九秋黄。腰镰喜复悲,泥水新圃场。县侯初下教,官赋无丰荒。错挥制锦刀,戏作编氓创。身上催租瘢,短褐愁盖藏。谭为五县最,荐飞十剡章。逡巡掌邦计,跬步封侯王。江淮十万师,待饲正颉吭。禾麦今已登,妇子

  • 《绍兴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

    有牲在绦,从以骍牲。或肆或将,有洁其俎。神嗜饮食,铋铋芬芬。莫腆于诚,神其顾歆。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