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适邦家用,学非章句儒。
遭逢初莫测,流落一长吁。
大节轻多难,深言究远图。
收功太原守,谈笑视羌胡。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滕达道龙图挽词二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才适邦家用,
学非章句儒。
遭逢初莫测,
流落一长吁。
大节轻多难,
深言究远图。
收功太原守,
谈笑视羌胡。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描绘了作者才华适合为国家服务,但他的学问并非儒家经典的章句。作者表示自己经历了一些不可预测的困境,感到流离失所,心中有着一种长久的叹息。
作者认识到,在追求高尚的品德和理念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他深入探究言辞的真正含义和远大的目标。诗的结尾提到作者在太原担任守臣,他能以轻松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功业,并且能以谈笑的方式看待羌胡(指北方少数民族)。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辙在自身经历中的思考和感悟。他才华横溢,有能力为国家作出贡献,但他的学问不完全符合传统儒家的标准。作者经历了一些困境和挫折,流离失所,并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无奈和叹息。
诗词中也体现了作者对追求高尚品德和理念的努力与挑战,他深入研究言辞的真谛和远大的目标。最后,作者以轻松的态度对待自己在太原的守臣职责,并能以谈笑的心态看待北方的少数民族。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在人生道路上的困惑、思考和成长。它展示了苏辙独特的思想和对现实的独立见解,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内心体验和社会环境。
古佛炉前一柱香,神龙夭矫挂空苍。人閒祥瑞六月雨,枕上吟哦终夕凉。不待白渠纷畚锸,俄惊赤卤屹仓箱。自惭太守无功德,帝力惟知荷圣皇。
汉臣问鹏曾游地,腊祭迎猫始出林。解箨光先凝片玉,含甘珍重等兼金。
缕缕柔条不奈春,为谁憔悴把眉颦。年来江上多离别,不信垂杨管得人。
杯酒谁欤可共挥,残年心事转多违。颇闻铜柱征蛮急,孰念葵丘遏籴非。典质衣裳今已尽,留连舟楫可无归。故园堪共吾儿灌,政恐淫霖岁亦饥。
杨柳春风绿万条,凭鞍一望已魂消。当年凤集城边路,曾爱纤纤拂画桥。
碧潭风定影涵虚,神物中藏岸一枯。一夜四郊春雨足,却来闲卧养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