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池水暖鱼自乐,翠岭竹静鸟知还。
莫言叠石小风景,卷帘看尽铜官山。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题陈公园》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春天池塘的水温暖,鱼儿自得其乐,
翠绿的岭上竹静静地等待鸟儿归来。
不要说这堆叠起来的石头是个小风景,
拉起窗帘,尽情欣赏铜官山的美景。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色。诗人通过描写春池水暖、鱼儿自乐以及翠岭竹静、鸟儿归还的场景,展现了春天的宁静和生机。诗人告诫人们不要小看一些看似平凡的景物,比如叠石,它们也能成为小小的风景。最后,诗人提到了铜官山,暗示着诗人通过拉起窗帘,欣赏窗外的美景,感受自然的魅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诗中的春池水暖和鱼儿自乐,翠岭竹静和鸟儿归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氛围。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自然的喜爱。
诗人在最后两句中,以叠石和铜官山为象征,表达了对生活中平凡事物的重视。诗人告诫人们不要忽略身边的美景,即使是小小的风景也值得我们去欣赏,去感受。拉起窗帘,窥探外面的美景,也可理解为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态度,他呼吁人们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整首诗以简洁、清新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并通过富有哲理的表达,传递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感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价值。
壮年筋力惯驱驰,堪叹新来数问医。生老病催无怪者,寸关亦可自知之。养痾抗疏吾谋是,论证投方某剂宜。识破幻躯天赋命,儿曹昵昵复何疑。
何人彼岸幻长虹,接引众生入大通。彼此本来无间断,度人了后勿论功。
年少作初官,还如行路难。兵荒经邑里,风俗久凋残。照砚花光淡,漂书柳絮干。聊应充侍膳,薄俸继朝餐。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落花满地雨丝丝,九十春光又别离。行乐送春犹有恨,那堪多病过花时。
旅中多得早朝晴,野润衣襟苦未清。时时数点雨犹落,隐隐一声雷不惊。山入夏来差觉老,花从春去久无情。长汀又涉来时路,麦陇桑村小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