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人农农较苦,累级开畲烧宿莽。
畲成得粟不偿劳,岁晚空瓶误饥鼠。
不如陈郎腹果然,日日闭门耕纸田。
余粮尚许饷远客,植来时和南风篇。
戴表元(一二四四~一三一○),字帅初,又字曾伯,号剡源先生,又称质野翁、充安老人,奉化(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入太学,七年第进士,授建康府教授。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迁临安府教授,不就。元兵陷浙,避乱他郡,兵定返鄞,以授徒、卖文自给。元成宗大德八年(一三○四),以荐爲信州教授,秩满改婺州,以疾辞。武宗至大三年卒,年六十七。有《剡源文集》三十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自序、《清容居士集》卷二八《戴先生墓志铭》。 戴表元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万历九年刊《戴先生文集》爲底本。校以明刻六卷本《剡源先生文集》(简称明刻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题陈贵白畲斋》是宋代戴表元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海山之人务农极为辛苦,辛勤开垦水田烧荒地。垦荒之后获得的粟米却无法抵偿劳动,到了年底仅有空瓶却误了饥鼠。与陈郎的丰盈腹部相比,他每日闭门耕种纸田。尽管余粮仍然可以供给远方的客人,但种植时却与南风的和谐相伴。
诗意:
这首诗词以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农民的辛勤劳作与陈贵白的优越生活之间的落差。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艰辛劳动和微薄收获,强调了贫困与富裕之间的不平等。他将自己与陈贵白对比,暗示了社会阶层的差异和不公平。尽管他的努力与付出,最终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但他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希望与乐观。
赏析:
《题陈贵白畲斋》通过描绘农民的艰辛生活和社会阶层的不平等,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陈贵白的生活状况,以及通过描述农民的劳动和收获的不成比例,呈现了社会的不公正和人们生活的艰辛。诗人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通过对农民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他们辛勤努力的形象。尽管诗中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但诗人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以简洁的词句和生动的形象,展示了诗人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名擅章台第一家,忍将憔悴送年华。容销已失如眉叶,才尽难回比雪花。才见高楼堪系马,俄同寒树与栖鸦。荣枯只是寻常事,忽漫逢时莫自夸。何处相逢最有情,平康曲转大堤横。回眸不忍枝头望,携手真愁树底行。近泪几丝浑欲断,牵情千缕苦相萦。自经委谢无穷忆,应悔风花忒煞轻。
凭高望不极,望断动愁情。落日凄凉处,西风点染成。丹枫明野驿,白水浸江城。马上人回首,戎戎黯客程。
一笑灵龟尾曳涂,扁舟聊复寄菰蒲。潮生潮落帆来去,云卷云舒山有无。风定若教胥怒息,月明空忆蠡游孤。渔翁不识人间事,白发青蓑酒满壶。
诗客少微家,世有斗南人杰。一段素襟清韵,似玉壶冰雪。怀中卿相饱经纶,况是好时节。我有太平歌颂,待形容贤业。
深堂杰阁松风鸣,黄梅已过双溪晴。不知城高乃有此,六月表里冰壶清。我来蒙师炷香鼎,旋汲溪泉为煎茗。明朝又送不托材,大慰枯肠怯龙饼。
麻姑一女子,处处有仙坛。地古留遗嘛,君今住此山。流泉清涧底,落日乱峰间。闻有蔡经者,时时得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