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题陈日华二友堂》

书生作吏从朱墨,官事纷纷何日息。
不堪雁鹜对敲朴,宁解诗书伴松竹。
太丘退食何萧然,笔研不落尘埃边。
前岁读书山水县,今年二友来通川。
料君捧诏还朝日,老盖寒梢应的皪。
此时留与后人看,要使清风继前迹。

作者介绍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题陈日华二友堂》是宋代袁说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陈日华的二友堂题字。书生做官从事朝廷的文书,官务缠身,何时能够休息?不堪忍受琐碎的公务,宁愿放下诗书,与松竹为伴。在太丘山退隐过日子,生活多么宁静。墨迹从不沾染尘埃的边缘。前一年在山水之间读书,今年两位友人来到通川。预料着你将捧着诏书返回朝廷,我已年老,应该是寒梢发白了。此时将这首诗留给后人观赏,希望能够让清风延续前人的足迹。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繁忙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作者通过对比书生做官的忙碌和琐事,以及自己退隐山水的宁静生活,表达了对自由自在、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之情。诗中还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转、岁月更迭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思考。通过对比书生做官和退隐山水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作者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诗中运用了自然山水的意象,如松竹、山水等,与书生做官的琐碎事务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的结尾,作者以留给后人观赏的方式,表达了对自己一生追求清风、追求真谛的愿景,同时也呼唤后人能够继承前人的精神,延续前人的足迹。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清新,既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又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体现了宋代士人对自由自在、追求内心宁静的追求和思考。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展示了作者对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宋代士人对官僚体制的反思。

  • 《沉黎四首》

    蜀相披荒垒,唐人拓密林。四川襟带重,六诏雾云深。盐米成民业,珠犀作吏箴。官閒无一事,闭合念亲心。

  • 《送许同夫赴江宁知录》

    风棱索索许子伯,轺车督邮声赫赫。裔孙德似官亦同,独乘瑞雾开羽翮。金陵城里春色多,疑是六朝旧金碧。只宜细看後庭花,慎莫垂泪江家宅。吴醥那解醉离肠,嗟余自是思归客。荷叶开时杨梅熟,江南江北遥相忆。

  • 《霜寒辘轳体二首》

    滴地酒成冻,喧天鸦诉寒。窗风经怒响,帘日漏温痕。偶尔寻梅去,其如驻屐难。沙鸥脚不袜,故故踏水翻。

  • 《老眼废书有叹》

    老矣书无分,居然眼有花。墨兵非死友,陆諝且生涯。雪後霜逾劲,吟边帽只斜。小儿知我懒,夜诵故諠哗。

  • 《用十梅韵签冯簿》

    人品如许高,不卑一官小。居之以廉勤,王事岂难了。

  • 《一枝花(醉中戏作)》

    千丈擎天手。万卷悬河口。黄金腰下印,大如斗。更千骑弓刀,挥霍遮前后。百计千方久。似斗草儿童,赢个他家偏有。算枉了、双眉长恁皱。白发空回首。那时闲说向,山中友。看丘陇牛羊,更辨贤愚否。且自栽花柳。怕有人来,但只道、今朝中酒。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