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题崇因院信上人宿云轩》

秋声入高梧,暝色上疏竹。
南山拢青螺,过已净如沐。
悠然孤飞云,窈窕转休麓。
自疑归去晚,意欲窗下宿。
道人等虚空,去来断追农。
云来不吾拒,云去不吾速。
相从一息顷,便觉静缘熟。
何以照我心,老蟾挂枯木。

作者介绍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题崇因院信上人宿云轩》是宋代王之道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秋声入高梧,暝色上疏竹。
秋天的声音渗入高大的梧桐树中,夜色笼罩着稀疏的竹林。

南山拢青螺,过已净如沐。
南山围绕着青色的螺旋形山岭,经过后感觉清净如沐浴。

悠然孤飞云,窈窕转休麓。
悠闲地孤独飞翔的云朵,优雅地转向遥远的山麓。

自疑归去晚,意欲窗下宿。
自我怀疑是否回去晚了,心意想要在窗下留宿。

道人等虚空,去来断追农。
道士等待虚无,去来之间断续追逐农事。

云来不吾拒,云去不吾速。
云朵来临时我不加以阻拦,云朵离去时我不催促。

相从一息顷,便觉静缘熟。
相随只是一瞬间,却感觉亲近而熟悉。

何以照我心,老蟾挂枯木。
老蟾蜍挂在枯木上,如何能照亮我的内心。

这首诗词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思考与感悟。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声音、夜色、山脉和云朵等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诗人在秋天的寂静中思考着归去的时机,他觉得是否已经太晚,是否应该在窗下留宿。作者观察到道士等待虚无,农夫忙碌的景象,与云朵的来去相比,生活的繁忙和变化显得微不足道。最后,作者借老蟾蜍挂在枯木上的形象,表达了对内心的期望和渴望,希望能够得到一种心灵上的启示或指引。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人内心的思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生活变化的感慨。通过诗意的表达,诗人引发读者对于生活中虚实之间、繁杂与宁静之间的思考,以及对于内心寻求真实和心灵栖息之所的愿望。整首诗词意境清新,语言含蓄,给人以静谧的美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典雅情致。

  • 《病中放言五首》

    松窗永日度冰颸,坐觉清阴寸寸移。境静故应閒可乐,形臞犹有闰相随。尘埃末路思千里,风露何年饱一枝。百岁穷通吾自了,闭门长咏子桑诗。

  • 《用刘汀洲左顾亭韵》

    杖屦东风欲滥巾,小舟重泊一亭春。醉看梅月无新语,老与溪山作故人。意气不惊双白鬓,功名忍负百年身。我来又续题诗柱,敬为刘郎细拂尘。

  • 《华亭十咏·三女岗》

    淑女云亡久,哀丘尚著名。九原谁可作,千载或如生。青骨何时化,荒榛此地平。空馀图谍在,不复启佳城。

  • 《以诗句咏梅·真与雪霜娱晚景》

    难得雪成持,不标风无赖。生来避闹蓝,行不超色界。

  • 《接待》

    满甑熟炊无米饭,半途长接不来人。但持此语诸方去,博得知音一笑新。

  • 《用前人韵招山行以春为期》

    扫残竹径随人坐,凿破苔矶到处棋。一水楼台开晓镜,万山花木领先春闱。雪中便有回舟兴,林下岂无烧笋时。莫待东风吹柳絮,眼穿笼鹤绕湖飞。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