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次富盘错,笔端妙苍翠。
霜枝岂人为。
烟叶有生意。
与可骨已朽,此法谁复嗣。
伟哉寻丈姿,绰有万心势。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题德章山郭养源墨竹》是宋代王之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胸怀广阔且错综复杂,字句妙曼苍翠。这些霜冻的枝条难道是人为所造吗?这烟雾般的叶子有着生动的姿态。与那些可嘉的文人早已腐朽,这种艺术传承还能由谁继承下去呢?伟大啊,追求真理的人们的姿态,充满着无限的力量。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种艺术的传承和追求真理的精神。诗人以山郭养源墨竹为题材,通过表达胸怀宽广、笔端妙曼的艺术境界,探讨了艺术创作的价值和意义。他思考着人们的艺术传承是否能够持续,是否有人能够继承前人的艺术成就,以及艺术家们追求真理的姿态和力量。
赏析:
《题德章山郭养源墨竹》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思考和追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艺术家的心境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使诗词充满了生动的意象和情感。诗中提到的胸怀广阔、字句妙曼、烟叶生动等形容词,都展示了诗人对艺术境界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思索。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艺术传承的担忧和对真理追求者的赞美,呼唤着后人能够继续传承并发扬前人的艺术成就。
这首诗词通过景物描写和抒情手法,传递出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它鼓舞人们在追求艺术和真理的道路上坚持不懈,继承前人的智慧,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园亭堪避暑,栖息忽经旬。雨挟秋风至,凉生夜气新。絺衾犹恋枕,蟋蟀渐依人。容易悲摇落,天涯旧逐臣。
听雨侵阶竹,归艎入槛荷。天晴龟曝背,人静鸟吟柯。挟册弟兄对,煮茶宾客过。居閒在此乐,余乃事奔波。
唇亡则齿寒。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唐时吕岩叟,换骨成神仙。遗丹传老树,变化延其年。丹香忽融液,散入苍崖巅。长生孕灵草,茎叶何鲜鲜。枯根挂碧落,吞吐流虚烟。不受水土力,不随寒暑迁。谁能登云梯,移来此檐边。丹花与群木,丽质徒娟娟。彭泽虽爱菊,两院荒金钱。濂溪空爱荷,开落秋风前。峭峰山中客,道眼
暗朱箔雨寒风峭,试罗衣玉减香销。落花时节怨良宵。银台灯影淡,绣枕泪痕交。团圆春梦少。
白发江湖暗,青灯几席凉。病身几千百,佳节又重阳。命也吾何奈,天乎孰可量。元龙楼百尺,犹得慰行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