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藕花前旧影堂,刘雷风骨画龙章。
共轻天子诸侯贵,同爱吾师一法长。
陶令醉多招不得,谢公心乱入无方。
何人到此思高躅,岚点苔痕满粉墙。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题东林十八贤真堂》
白莲花前,已是经历过的影堂,刻着刘雷的英风画龙图案。
共同轻视天子、贵族,只敬爱我自己的老师,一个教法长久的人。
陶令多次醉酒,却找不到酒友,谢公内心混乱,无法依循正直之道。
有谁到这里时,会思考自己的地位,岚点苔痕满满地覆盖着粉墙。
诗意和赏析:
《题东林十八贤真堂》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一首题记诗,以题在东林十八贤真堂为题材,抒发对师德和私情的追思,表达了对师道和爱情的忠诚。诗词的开篇,以“白莲花前,已是经历过的影堂”形象地描绘了东林十八贤真堂的景观,同时也蕴含着岁月的沧桑和繁华的过往。接下来,以“刻着刘雷的英风画龙图案”来描述东林十八贤真堂的装饰品,通过描绘一幅画龙图案,既彰显了贤者的风采,又突显了文人士子的境界。第三至第四句通过描绘东林十八贤真堂的客人的态度,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和对老师的敬爱。接下来,以“陶令多次醉酒,却找不到酒友,谢公内心混乱,无法依循正直之道”描绘了陶渊明和谢灵运两位历史名人的尴尬境地,既抒发了对历史名人的赞美,也流露出对现实不公的思考。最后两句“有谁到这里时,会思考自己的地位,岚点苔痕满满地覆盖着粉墙”通过“粉墙”、“岚点苔痕”等细节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易逝的感伤之情。
整首诗以描绘东林十八贤真堂为背景,通过对历史名人以及墙上画龙的描绘,展示了一种旧时的风貌和士人的风采。同时,通过对陶渊明和谢灵运的描写,反映了长久以来师道和私情对人们内心的影响,同时又对权贵和现实社会的不满有所体现。最后两句,则通过描写粉墙上的“岚点苔痕”抒发了时光无情和人事易逝的情感。整首诗言简意赅,诗情韵味悠远,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对历史名人的悼念,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和对师德的赞美。
民俗濒蛮诏,边城异土宜。竹筒连水脉,板屋怯风吹。药叟鸦随噪,樵童虎不窥。爱山来九折,人笑此翁痴。
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暗珮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荣悴元知岂有常,纷纷草木占年光。霜风一扫知何在,楚客从来枉断肠。
九鲤湖边路,重来盟未寒。折花挼水献,策杖驭风还。宦海波涛恶,仙家日月间。前生丹在否,岁晚要重丸。
凤去寥寥今几年,至今人唤凤凰山。只愁有凤无人识,却指凡禽误世间。
万瓦清霜夜漏残,小舟斜月过兰干。老来一事偏堪恨,好看梅时却怕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