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题东山谢安石故居》

江边潇洒东山寺,知是曾经谢傅游。
一代英姿馀信史,千年陈迹付东流。
暮云初致苍生恨,远翠如凝妓女愁。
好古嗟予生苦晚,停桡明月满沧洲。

作者介绍

喻良能,字叔奇,号香山,义乌(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补广德尉。歷鄱阳丞、星源令,通判绍兴府。孝宗干道七年(一一七一),爲建宁府学官。累官国子主簿,工部郎中、太常丞。出知处州,寻奉祠,以朝请大夫致仕。有《香山集》、《忠义传》等,均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香山集》十六卷。事见《敬乡集》卷一○、《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七九《香山集》跋及本集有关诗篇。喻良能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香山集》爲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题东山谢安石故居》是宋代喻良能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江边潇洒东山寺,
知是曾经谢傅游。
一代英姿馀信史,
千年陈迹付东流。
暮云初致苍生恨,
远翠如凝妓女愁。
好古嗟予生苦晚,
停桡明月满沧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东山谢安石故居为题材,通过描绘东山寺的景色和谢安的英姿,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的开头写道,“江边潇洒东山寺,知是曾经谢傅游。”东山寺位于江边,风景宜人,诗人以自由潇洒的笔调描绘了这座寺庙。同时提到谢傅,指的是谢安,他是东晋时期的名臣,以清正廉明、才华出众而闻名于世。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谢安的敬仰和对他曾经在此游历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一代英姿馀信史,千年陈迹付东流。”表达了谢安的英姿与其事迹流传至今,成为后世所信仰和景仰的历史人物。尽管谢安已经逝去了一千多年,但他的事迹和风采仍然流传下来,留在了东山谢安石故居这个地方。

接着的两句,“暮云初致苍生恨,远翠如凝妓女愁。”以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和对历史的痛惜之情。诗中的“暮云”和“远翠”是意象化的描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遥远。暮云初现,似乎带来了人们对逝去岁月的恨意;远翠如凝,宛如凝固的妓女,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忧伤和怀旧之情。

最后两句,“好古嗟予生苦晚,停桡明月满沧洲。”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生活在晚世的遗憾和对古代文化的热爱。诗人自嘲自己生活在一个晚来的时代,错过了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停桡明月满沧洲,诗人停船观赏明亮的月光洒满整个沧洲,意味着他用心体味着古代文化的魅力。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东山谢安石故居的描绘,表达了对谢安和历史的敬仰,以及对时光流转和历史遗憾的思考。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相结合,展现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古代文化的热爱,既有思想情感的表达,又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这首诗词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时代的感慨,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 《颂古五十五首》

    南阳家法是人知,刚被丹霞教坏伊。致使亲生龙凤子,一时翻作鼠黏儿。

  • 《游香山佛迹》

    灵山名达蓬,香水霭瞻蔔。龙只久覆获,云物翳深谷。拂衣向劫中,神斧断苍玉。至今天人尊,灵迹印金粟。颇闻开士识,飞锡隐岩麓。坐令湖海客,香供走川陆。巍巍虔报地,色相俨金屋。缅想旧巾瓶,犹能慰心目。篮舆访莲社,一笑欣自足。抚事动幽寻,畴能氓宁辱。松炉袅如见,余力

  • 《望江南》

    西方好,七宝甃成池。四色好华敷菡萏,八功德水泛清漪。除渴又除饥。池岸上,楼殿势飞翚。碧玉雕栏填玛瑙,黄金危栋间玻璃。随处发光辉。

  • 《九月九日勤政楼下观百僚献寿》

    御气黄花节,临轩紫陌头。早阳生彩仗,霁色入仙楼。献寿皆鹓鹭,瞻天尽冕旒。菊樽过九日,凤历肇千秋。乐奏薰风起,杯酣瑞影收。年年歌舞度,此地庆皇休。

  • 《雨后十小绝以一雨洗残暑万家生早凉为韵》

    哦诗思远人,欲往无羽翰。焚香闭门睡,睡起香未残。

  • 《南康县用东坡留题韵》

    镜中双鬓已非鸦,身在江湖心在家。道路飘零如柳絮,山川迤逦近梅花。客行有债频沽酒,老怕无眠戒饮茶。昨夜梦归沧海上,钓竿横插雁边沙。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