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贤邈已远,凛凛生气存。
韩范不时有,此心谁与论。
秦桧(一○九○~一一五五),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又中词学兼茂科。钦宗靖康间,累迁御史中丞。从徽、钦二帝至金。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返国(《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三八)。绍兴元年(一一三一)除参知政事。二年罢,提举江州太平观。八年復相。爲相凡十九年,力主和议,诎主战臣僚。二十五年卒,年六十六,赠申王,謚忠献。宁宗时追夺王爵,改謚谬丑,又謚谬狠。《宋史》卷四七三有传。
《题范文正公书伯夷颂后》这首诗词是宋代秦桧所作。诗的主旨是通过描绘范文正公和伯夷的高尚品质,反衬自己的不堪之处,表达了对这两位贤者的敬仰和自愧不如之情。
中文译文:
高贤邈已远,
旷达的美德已经离去,
凛凛生气存。
然而他们高尚的精神依旧存在。
韩范不时有,
我们时有机会欣赏到韩范的才华,
但是这种才华与出色的品质相比,
还远远不足,
此心谁与论。
诗意和赏析:
在诗中,秦桧通过写范文正公和伯夷的高贵操守和精神风貌,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敬仰之情。范文正公被誉为宋代仁学的代表,他的品德高洁,治学有方,学问渊博,深受人们敬仰。伯夷是古代贤者,舍弃了贵族的荣华富贵,追求道德的高标准,成为后人效仿的楷模。
通过描绘这两位贤者的高贵品质,与自己的不足相对照,秦桧表达了自己的自愧和失落之情。他认识到自己的才能和品行还远远比不上范文正公和伯夷,这使得他感到内心的焦急和无奈。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秦桧对贤者的敬仰和自身的自卑。诗词通过对高尚品质的赞美和自省,展现了作者对道德价值的重视和对自我的反思。
泽园霜露晚,孤村烟火微。本去官道远,自然人迹稀。木落山尽出,钟鸣僧独归。渔家闲似我,未夕闭柴扉。
晓发星星入镜宜,早年容易近年悲。敢言得事时将晚,只恐酬恩日渐迟。南国倾心应望速,东堂开口欲从谁。仙郎旧有黄金约,沥胆隳肝更祷祈。
悠悠孤愤倚中流,饱阅川陵四百秋。水际丛祠犹昨日,人间抔土几荒丘。故乡爱说饶饶姓,往事空传柳柳州。满目夕阳凝睇久,桐花飞落钓鱼舟。松阴庭户枕清波,小立碑亭校旧讹。一念纲常行宇宙,几番风雨起山河。世间如此丈夫少。天下从渠女妇多。倚遍栏干千古意,登临不敢更高歌。
调弓遣猿悲,削锯夺神造。伊人天分高,甘以一事老。奈何握寸颖,特自矜粉藻。沈约仅如奴,子建何足道。率尔为一快,公论日杲杲。德艺有贵贱,君子廓怀抱。
静中面壁打坐,倦后抛书投床。认自家一尺棰,管渠侬万丈光。
霜花浮影月娟娟,春色无痕上画船。转首西湖风景异,不知谁识老逋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