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阁云窗天外安,悬知幽趣胜人间。
帘栊夜月浮银海,桃李春风醉玉山。
自笑红尘无暇日,浪凭清梦觅商颜。
何如飞佩随君后,细看匡庐紫翠鬟。
裘万顷(?——~一二一九),字元量,号竹斋,江西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进士(明嘉靖《江西通志·人物志》)。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授乐平簿(《慈湖年谱》卷一)。宁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除吏部架阁。七年,迁大理寺司直,寻出爲江西抚干,秩满退隠西山。十二年再入江西幕,未及一月卒于官所。有《竹斋诗集》三卷,至明代始有刊本。事见本集附录宋杨简《大理司直裘竹斋墓志铭》、吴潜《乞裘竹斋幸元龙遗泽表》。 裘万顷诗,以宜秋馆刊裘氏裔孙裘镜秋手校之《宋人集·甲编》三卷、附录一卷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断句一联附于卷末。
《题洪内翰爽榭》是宋代裘万顷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清新脱俗的景象,以及诗人对红尘世界的超脱与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雾阁云窗天外安,
悬知幽趣胜人间。
帘栊夜月浮银海,
桃李春风醉玉山。
自笑红尘无暇日,
浪凭清梦觅商颜。
何如飞佩随君后,
细看匡庐紫翠鬟。
诗词的诗意是通过描绘洪内翰爽榭的景象和情境,表现了诗人对于宁静、幽趣、清新之美的追求。在这个与尘世隔绝的榭楼中,雾气缭绕、云窗望出,使人心神宁静,超脱尘嚣。悬挂的知音幽趣胜过人间,说明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获得更高的心灵享受。
帘栊之间,夜月倒映在银色的海面上,桃李的春风使得醉人的香气充盈在玉山之间。这里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恬静,使得人们在此之中能够陶冶情操,感受到生命的愉悦。
诗词的后半部分,诗人自笑红尘无暇日,表示他对尘世的纷扰与繁忙有所超脱,他放任自己沉浸于清幽的梦境之中,寻找着真正的美和心灵的宁静。诗人追求的是一种超然的境界,而非红尘中的功名利禄。
诗词最后两句提到“飞佩随君后”,表达了诗人的心愿,希望能够追随着君主,身披飞佩,一同欣赏如匡庐般绚烂的紫翠鬟。这里的“匡庐紫翠鬟”意味着华美的宫廷之景,象征着尊贵和华丽。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写清幽的景象和追求超脱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红尘世界的超脱追求和对美好境界的向往。它展现了宋代文人士人们对宁静、幽趣和清新之美的追求,以及对尘世荣华富贵的超越。
罗带江流碧玉峰,旧游如梦一星终。烦披石寻题字,定有人能记此翁。
占秋呈瑞。四海杨公子。蹋拖尚带蓬壶体。清新春草句,潇洒兰亭字。宦情少,眠云弄月知心事。此去应无滞。稳步烟霄地。鹏万里,鹤千岁。他年黄阁老,访我清溪醉。青凤舞,贻君万斛瑶花蕊。
心得高明趣,楼开井邑间。巡檐风与月,隐几水兼山。景物因天巧,轩窗占地悭。寒暄俱可至,徒倚不知还。
大道与众往,疾驱祗自尘。徐行听所之,何者非吾身。却过白鹤峰,鸡犬来相亲。筑室依果树,有无通四邻。安眠岂有足,良夜惟恐晨。晨朝亦何事,倦对往来人。
香佩分紫绣囊。野塘波急折鸳鸯。春风灞岸空回首,落日西陵更断肠。雪下哦诗怜谢女,花间为令胜潘郎。从今千里同明月,再约园时拜夜香。
抱琴开野室,携酒对情人。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