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谓籊籊竿,乃不如劲草。
北风动地来,直节未易倒。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题画竹》是宋代诗人仇远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一幅画中的竹子,并表达了竹子坚韧不拔的品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谁说那细长的竹竿,不如茂盛的草木。北风吹动大地,直立的竹节依然坚定,不容易倒下。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示了竹子的独特之处。竹子被形容为一根细长的竹竿,与其他草木相比,竹子的形态显得更加细长纤细。然而,作者并不认同竹子不如茂盛的草木,而是通过北风吹动大地的场景,强调竹子的坚韧和稳定。尽管北风强劲,其他草木可能会被吹倒,但竹子的直立的竹节却能够保持坚定,不易动摇。
这首诗表达了竹子的品质和意义。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被赋予了坚韧、忍耐和不屈不挠的品质。它的形态纤细,却能承受外界的风霜雨雪,始终保持笔直。竹子的形象在中国文学中常用来表达壮志凌云、不屈不挠的精神,具有高尚的品格和崇高的境界。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示了竹子的坚韧品质,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人格追求的赞美。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赞美和对于坚韧品质的赞赏。读者通过阅读这首诗,能够感受到竹子所象征的精神力量,同时也受到启发,鼓励自己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追求内心的高尚和卓越。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当初北涧别,直至此庭中。何意闻鞞耳,听君枝上风。
十日九风雨,一春三别离。予嗟吟骨瘦,子亦坐诗痴。
熙熙春景霁,草绿春光丽。的历乱相鲜,葳蕤互亏蔽。乍疑芊绵里,稍动丰茸际。影碎翻崇兰,浮香转丛蕙。含烟绚碧彩,带露如珠缀。幸因采掇日,况此临芳岁。
娲石补天玻璃声,遇坎为雨离为晴。金乌玉兔旁午出,百二十官称常明。下土臣敢再拜问,谁主风催民耕。天江津河尾北见,玉井水浆参左横。胡为汤旱龟土坼,胡为尧水鱼头生。孰令赤地星丈许,吭扼雷公仍背抚。孰令河鼓塞银潢,勺水线流不轻与。孰令卷舌自张翕,孰令天鸡自飞舞。云
国启重雍祚,天推太极尊。夏祠今化石,尧母旧题门。不待寒泉养,空流渭水恩。烝哉王者孝,别庙奉姜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