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华严境,圆机更善根。
一尘犹可见,十胜不为繁。
放鹤扫松迳,呼猿开竹门。
妙高峰顶住,客到亦忘言。
王铚,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尝从欧阳修学。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权枢密院编修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三五),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一一三四)书成,赐名《枢庭备检》。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爲湖南安抚司参议官。着有《默记》一卷、《杂纂续》一卷、《侍儿小名录》一卷、《国老谈苑》二卷、《王公四六话》二卷、《雪溪集》八卷(今存五卷)等。《宋史翼》卷二七有传。 王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雪溪集》爲底本。校以原李盛铎藏清抄本(传录吴石仓校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初渭园藏清抄本(张桐生校本,简称初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雪溪诗集》(简称小集本)。又据李盛铎本《雪溪诗补遗》及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题惠安寺增胜堂》是宋代王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心是华严境,圆机更善根。
心灵是华严宇宙的境界,完美的智慧更是良好修行的基础。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内心修行和智慧提升的重视。心灵的境界如同华严宇宙,而圆满的智慧是修行的基础。通过正念和善根的修持,心灵可以达到高度的境界。
一尘犹可见,十胜不为繁。
尘埃纤尘都可以看得见,但十大胜妙境却并不复杂繁琐。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正的境界和修行的理解。世间的尘埃是显而易见的,而真正的胜境却不取决于外在的繁复,而是在内心的净化和修行中体现。
放鹤扫松迳,呼猿开竹门。
放飞仙鹤,扫除松林小径,呼唤猿猴,开启竹门。
这两句描绘了景物和场景,表达了作者在寺庙中的修行过程。放飞仙鹤象征着自由和超越尘世,扫除松林小径则是为了净化心灵,呼唤猿猴则是希望与自然和谐共处。通过这些景物和动作的描绘,诗词增添了一种宁静和超然的氛围。
妙高峰顶住,客到亦忘言。
置身在妙高峰的巅峰之上,即使有客人来访也会忘却言语。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妙高峰境地的赞美和自我超越的追求。妙高峰象征着心灵的升华和境界的高度,而在此境地,人们可以超越语言的局限,达到一种无言的境界。
整首诗词通过对于心灵修行和境界提升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精神境界的向往和追求。通过与自然的融合和超越,作者希望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升华,达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境地。诗词中的景物描写和动作描绘,为整首诗词增添了一种宁静和超然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竹坞无尘水槛清,一更更尽到三更。杜鹃不管人残梦,雨外飞来头上声。
溪清山秀隐神仙,乘鹿真人去几年。天地壶中无客到,方书肘后有谁传。秦皇采药迷蓬岛,汉武烧金得紫烟。真境寥寥在何处,未容尘世妄攀缘。
萧寺深居称,春深殊未知。偶然成远役,犹幸及芳时。麦流含风软,花光眩日迟。客行无复恨,随处可寻诗。
两种犹如镜上痕,直达□取岭南能。便显秀公无跳脱,徒劳四句语言争。
参得圜悟禅,担起睦州版。透过祖师关,瞎却顶门眼。肚里黑漫漫,心中平坦坦。性气得人憎,发时浑不管。巩县茶瓶吃一槌,击碎饶州白瓷碗。
吾思夷陵山,山乱不可究。东城一堠余,高下渐冈阜。群峰迤逦接,四顾无前後。忆尝祗吏役,钜细悉经觏。是时秋卉红,岭谷堆缬绣。林枯松鳞皴,山老石脊瘦。断径履颓崖,孤泉听清溜。深行得平川,古俗见耕耨。涧荒惊麏奔,日出飞雉雊。盘石屡欹眠,绿岩堪解绶。幽寻叹独往,清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