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贯华严,涅槃通宝积。
迷则龙宫海藏,悟则一字不识。
教演三伯余会,度人无数百亿。
如今满目放光明,十二部经诠不及。
崔田彭族祖坟林,无欠无余楼独立。
大千沙界纳其中,无说无闻真利益。
远祖近宗无不超,得意生身乘此力。
现存一族福绵绵,世出世间福何极。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题经楼语》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佛法的颂扬和对修行的启示,同时探讨了智慧与迷惑之间的对比,以及修行带来的利益和福报。
诗词中的般若贯华严、涅槃通宝积等词语,表明了诗人对佛法的崇敬和理解。般若是智慧的象征,华严是佛教经典《华严经》的简称,涅槃是指超越生死的境界,通宝积则是指修行的累积。这些词语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佛法的深奥和博大。
诗词中提到的迷和悟,龙宫海藏,一字不识等表达了修行者在迷惑和觉悟之间的转变。迷指的是人们在纷繁世俗中迷失自我,而悟则是指觉悟真理。龙宫海藏象征着智慧的宝藏,暗示了只有通过觉悟才能找到真正的宝藏。一字不识则强调了修行者在觉悟之前的无知状态。
诗词中提到教演三伯余会、度人无数百亿,表达了诗人对佛法传播的重视和修行的利他心态。三伯指的是三位伟大的佛教祖师,诗人通过他们的教导来启发和引导人们。度人无数百亿则暗示了佛法的广泛影响和利益。
诗词中的崔田彭族祖坟林、无欠无余楼独立、大千沙界纳其中等词句,表现了修行者得到的福报和利益。崔田彭族祖坟林是指祖先的墓地,暗示了修行者与祖先的血脉传承。无欠无余楼独立则表达了修行者在修行中的得到满足和独立自在的境界。大千沙界纳其中则暗示了修行者的境界超越了有限的世界,融入了宇宙的广阔。
诗词最后提到现存一族福绵绵,世出世间福何极,强调了修行者和其后代的福报。福绵绵表达了修行者积累的福德,世出世间福何极则指修行者和其后代在世俗生活中获得的福利是无穷无尽的。
这首诗词以高度概括的语言,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佛法的深奥和修行的意义。诗人通过对智慧与迷惑、利益与福报的对比,呼吁人们追求智慧,超越迷惑,通过修行获得真正的利益和福报。整首诗词充满了佛法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维舟山光步,却顾广陵城。十里春风外,夹津芳草生。渔篷衔尾来,愧尔故人情。更卜连床语,神房温且清。语阑夜自久,泪烛剪复明。撤樽兀相视,酸涕流金缨。我本山海士,误遭时网婴。出身两纪余,何等为浮名。矧此一分首,几年当合并。离忧如惊澜,荡潏未易平。疏亲系远迩,斯言
英才销落尽,世事一凭栏。以我相思切,知君欲别难。暮云南国暝,早雁北江寒。独羡莱衣乐,春风友未皤。
泻从千仞石,寄逐九江船。迢递康王谷,尘埃陆羽仙。何当结茅室,长在水帘前。
杏靥桃腮俱有B276。常避孤芳,独斗红深浅。犯雪凌霜芳意展。玉容似带春寒怨。分得数枝来小院。依倚铜瓶,标致能清远。淡月帘栊疏影转。骚人为尔柔肠断。
太平有象乐时雍,刁斗声间罢夜烽。从此宫中无事日,《南风》惟奏五弦桐。
曾作关中客,尝窥百二疆。自言秦陇水,能断楚人肠。失意倦京国,羇愁成鬓霜。何如伴征鴈,日日向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