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六芗茅馆》

山居少华丽,牵茅结净屋。
此间不受尘,幽人亦新沐。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六芗茅馆》是一首由苏辙创作的宋代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居少华丽,
牵茅结净屋。
此间不受尘,
幽人亦新沐。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山居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喜悦。诗人描述了山居的简朴环境,以及自己在这里过着清净的生活。这里没有尘埃的干扰,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仿佛也在享受着一种新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山居的安宁和宁静。诗人用"山居少华丽"来形容山居的朴素,没有过多的装饰和繁华。"牵茅结净屋"表明诗人住在茅草搭建的简陋房屋中,展现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选择。"此间不受尘"表达了山居的清净,没有尘埃的干扰,使人心境宁静。"幽人亦新沐"意味着即使是生活在这样幽静环境中的人,也能够感受到一种新生、焕然一新的感觉。

整首诗以简洁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山居的宁静和清净,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对物质生活的削减,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满足。这种追求与现代社会的喧嚣和物质追逐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人们对真实自然生活的向往和渴望。整首诗以简单直接的表达方式,向人们传递了一种返璞归真、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智慧。

  • 《送李逢原》

    祢衡负其才,沉没鹦鹉洲。李白负其才,飘落沧江头。後亦多效此,才薄空羁囚。文章本济时,反不能自周。吾尝戒吾曹,慎勿异尔流。臧仓毁孟轲,桓魋迫圣丘。虽云推之天,未免皇皇求。吾今重子学,无力荐公侯。行当思吾言,非教子佞柔。

  • 《送赵东阁罢官归永嘉》

    一年吟抱寄京华,几度相逢说永嘉。梦入西山寻枸杞,约归东阁看梅花。风霜推拉知何事,雨露生成自有涯。应笑屈平终不返,空留遗恨在长沙。

  • 《诉衷情》

    闲中一亩小□□。临水对遥岑。茅茨□□低小,竹径要幽深。逢酒醉,遇花吟。日登临。四时无限,好景良辰,莫负光阴。

  • 《句》

    照天下夜梨花月,落地无声柳絮风。

  • 《对菊花二首》

    躬耕遇岁真吾事,牛下齐儿妇妾歌。招饮风烟过闲日,遶篱栽菊可如何。

  • 《御制后苑赏罚分明花钓鱼七言四韵诗一首圣旨》

    馺娑蜚廉次第开,鸣鞘传跸自天来。云随彩仗低临幄,柳压金堤翠入杯。槛倚柔风丝缥缈,花翻丽日影徘徊。上林春色长如旧,玉辇嬉游岁岁陪。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