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题立斋天台图》

留题已是十年前,展卷重看思惘然。
汝以不言传至道,岂如吾道以言传。

作者介绍

王柏(一一九七~一二七四),字会之,少慕诸葛亮爲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爲“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爲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謚文宪。柏着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爲《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王柏诗,以《续金华丛书》本《鲁斋王文宪公文集》(其中诗四卷)爲底本,校以明正统刻本(简称正统本),及影印《四库全书》本《鲁斋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题立斋天台图》是宋代王柏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十年前在天台上题写的一幅画,现在重新展卷观看,使他陷入了思考和困惑之中。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对于表达言语和传授道义的方式的思考。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作者十年前在天台上留题的一幅图画,以及重看这幅画所引发的思考,表达了对于言语和传授道义方式的思考。作者认为,画作无需言语,可以直接传达出至道的含义。他感叹自己的道路不如画作那样能够通过言语传递给他人。这首诗词中透露出一种对于言语与非言语表达方式的比较思考,以及对于传授道义的思索。

赏析:
这首诗词以一种简洁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感慨和思考。首句“留题已是十年前”直接点明了诗人留题已久的事实,给人一种时间的感叹和离别的情绪。接下来的两句“展卷重看思惘然”,表达了作者重新展卷观看这幅画时的思考和困惑之情。最后两句“汝以不言传至道,岂如吾道以言传”,通过对画作和言语方式传达道义的比较,表达了作者对于言语表达方式的怀疑和反思。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作者在天台上题写的一幅画作,抒发了对于言语表达方式的思考和怀疑。作者认为画作无需言语,却能够直接传递至道的含义,而自己的道路则无法通过言语传达给他人。这种对于言语与非言语表达方式的比较,以及对于传授道义方式的思索,使诗词显得深邃而发人深思。通过结构简练、语言精炼的表达,诗人成功地将复杂的思想和情感凝聚在短短的四句诗中,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和洛笋小发》

    叔夜青山肯长往,不应石髓化山坚。君会箨龙才小发,恐君心未老伊川。

  • 《宝善堂为薛玄卿题》

    人孰不有母,鲜能报其恩。人孰不有弟,鲜能念同根。汉兴尺布谣,郑有誓泉言。所以忧世事,永叹鹡鴒原。缅怀宝善君,生子出孝门。幼习静室业,实为仁爱敦。百金买古宅,乃在清溪濆。堂前种荆树,堂北长慈萱。时从道园中,驾彼白鹤轩。再拜母膝下,殷勤问寒暄。季也一相接,怡然

  • 《新安钱学士以近诗一轴见贶辄成短言用叙单悃》

    早事太尉府,谬以才见论。身作邑中吏,日陪丞相尊。嵩山云外寺,伊水渡头来。泉味入香茗,松色开清樽。题诗人半醉,马上景已昏。归来属後乘,冠盖迎国门。悠悠失贫贱,苒苒历凉温。而今处穷僻,落莫思旧恩。终日自鲜适,终年长不言。已觉人事寡,惟闻鸡犬喧。东风有来信,满幅

  • 《答李任道谢分豆粥》

    豆粥能驱晚瘴寒,与公同味更同餐。安知天上养贤鼎,且作山中煮菜看。

  • 《催老融墨戏》

    古人惜墨如惜金,老融惜墨如惜命。濡毫洗尽始轻拂,意匠经营极深夐。人非求似韵自足,物已忘形影犹映。地蒸宿雾日未高,雨带寒烟山欲暝。中含太古不尽意,笔墨超然绝畦迳。画家安得论三尺,身世生缘俱堕甑。人言可望不可亲,夜半叩门宁复听。三生宿契谁得知,一见未言心已应。

  • 《似娘儿》

    橘绿与澄黄。今小春、已过重阳。晚来一霎霏微雨,单衣渐觉,西风冷也,无限情伤。孤馆最凄凉。天色儿、苦恁凄惶。离愁一枕灯残後,睡来不是,行行坐坐,月在迥廊。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