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腰碧瓦郁参差,势压开元观阁基。
野气欲来云拂地,天光不动水平池。
飞檐鸟道愁相逼,故国人烟入俯窥。
便拟幽寻随杖屦,清秋幕府事文移。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题灵泉观阁》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诗中描绘了灵泉观阁的景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充满意境的语言,展示了山水之间的神奇与壮美。
译文:
山腰上碧瓦郁参差,压迫着开元观阁的基石。野气即将到来,云轻轻拂过大地;天空静静无动,水平的池塘中倒映着光芒。飞檐上的鸟儿行道,似乎也感到了忧愁的压迫;故国的人们如烟般进入了眼帘,令人俯身窥视。我想随着拄着拐杖,寻找幽静之地;在清秋里,府邸的事务渐渐远离。
诗意与赏析:
《题灵泉观阁》通过以灵泉观阁为背景,以山水景致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和人事的感悟与思考。
首先,诗人以山腰碧瓦郁参差、势压开元观阁基的描写,展现了山势的雄伟壮丽,暗示了人世间的繁华与沧桑。野气即将到来,云轻拂大地,天空静静无动,水平的池塘中倒映着光芒,这些景象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自然的变化和永恒的存在。
其次,诗中的飞檐鸟道与故国人烟的描绘,增添了一丝愁绪和忧愁。飞檐鸟道愁相逼,揭示了人们在繁华中常常感到困惑和迷茫;故国人烟入俯窥,传递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世间的观察。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清秋时节、幽静之地的向往。他想要摆脱尘嚣,随着拄着拐杖,寻找幽寻之地。清秋的意象象征着宁静和冷静,而府邸的事务的渐行渐远,则代表了对纷扰世事的远离和超脱。
整体而言,《题灵泉观阁》以山水景致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境的营造,展示了自然与人事的交融与冲突,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思考和向往。
胜地开杰观,大川壮重关。使者领我来,共此须臾閒。玉节照绿野,银瓶落青纶。酒酣望八极,气豪吞百蛮。俯窥二江水,远指三峨山。遂令苍茫外,尽在顾盼间。崔嵬凌云寺,缭绕含风湾,洲渚递隐见,烟霞渺斓斑。静看浮鸥没,坐数昏鸦还。作者必磊落,后来莫能攀。不减鹳鹊楼,可想
龙焙黄封锡有功,谨严正味德相同。便知钧播无求备,更借扶南两腋风。
不论城外与城中,时节欢然一笑同。棠棣花残紫荆老,可无书札问孤鸿。
群山起伏朝灵岳,恰似千官奉至尊。吴蜀未平宜假手,顾将馀力致乾坤。
家住稽山剡水头,陈玄毛颖忆同游。荣封楮国金符在,尺素修成五凤楼。
既人能事人,又焉能事鬼。人鬼虽不同,其理何尝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