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题刘功父与耕堂》

默耕元不外灵台,何用钱添百屋堆。
甘雨每从和气出,祥风常自善心来。
畛畦有碍皆除去,境界须宽更放开。
种德欲如多黍稌,本仁先且护根荄。
太平国里青精饭,永熟乡中玉液杯。
会得遗安庞老意,力行好事厚栽培。

作者介绍

邓林,字性之,号四清社友,新淦(今江西新干)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有《皇荂集》,萧崱、萧泰来爲之序。事见明嘉靖《临江府志》卷五。 邓林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题刘功父与耕堂》是宋代邓林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默默地耕种,原本不过是为了祭祀灵台,
何必用金钱去增添百间房屋。
甘霖常常伴随着和气而来,
祥风常自善心而生。
将农田中的障碍全部清除,
心境必须开阔,放松自在。
种植品德应如多穗的谷子一般,
首先要保护良善的根荄。
在太平的国土里享受着翠绿精美的饭食,
乡间永远盛开着玉液之杯。
能够得到庞老的遗愿,
努力去行善,厚待培育。

诗意:
这首诗词以耕种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农耕生活的赞美和对良善品德的追求。诗中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和宜人的气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作者以农田的清理为象征,寓意人们应当清除心灵的障碍,开阔胸怀,追求更高的境界。同时,作者强调种植良善品德的重要性,将其比喻为丰收的黍稌。最后,作者呼吁人们以善行奉献社会,传承美好的价值观,并寄望于和平繁荣的乡村生活。

赏析:
《题刘功父与耕堂》展现了宋代社会对农耕生活的重视和对农民的赞美。诗中以耕种为主题,通过描绘农田的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将农田的景色与人的内心境界相联系,传达了追求善行和内心宽广的价值观。诗人通过赞美农民的劳动和良善,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农田的耕作,倡导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共处。整首诗词以平和、安详的语调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良善生活的追求。这首诗词通过对农田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和谐、善良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意义。

  • 《柳絮二绝》

    风标清白难谐俗,气候中和易得朋。招不肯来麾不去,若无才思渠应能。

  • 《扫花游·西湖寒食》

    冷空淡碧,带翳柳轻云,护花深雾。艳晨易午。正笙箫竞渡,绮罗争路。骤卷风埃,半掩长蛾翠妩。散红缕。渐红湿杏泥,愁燕无语。乘盖争避处。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恨春太妒。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酹入梅根,万点啼痕暗树。峭寒暮。更萧萧、陇头人去。

  • 《次韵和吴长文舍人即事见寄》

    莫问春风有後先,但逢佳处去扬鞭。桃花桐远迷应久,杏树坛荒迹自传。放与晓寒能几许,即看芳意不多偏。古来闲气争强弱,谩费黄金抛楚权。

  • 《赠砚》

    一种端溪石,下岩滋别源。千金腾有翼,尺璧走非跟。自顾婆娑质,适堪椎钝根。终焉老茅屋,已矣献金门。

  • 《次韵王侍郎寄题亦好园》

    磬湖鸥鹭自相亲,湖边山园步步新。鱼鸟细看自足乐,芋栗可收犹未贫。我觉有园贫亦好,人笑此园何太小。他年便拟当菟裘,不羡莼鲈归计早。

  • 《出郊再用韵赋三解》

    平生惯作牧民官,不作朱幡画戟看。惟有寸心存恻隐,谁怜只手补创残。树蔬人要畦畦润,种麦农便陇陇乾。乍雨乍晴都恰好,老天谁道叫呼难。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