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床无尘,青松树有鳞。
一莺啼带雨,两树合从春。
荒榭苔胶砌,幽丛果堕榛。
偶来疏或数,当暑夕胜晨。
露滴星河水,巢重草木薪。
终南同往意,赵北独游身。
渡叶司天漏,惊蛩远地人。
机清公干族,也莫卧漳滨。
贾岛,字浪一作阆仙,范阳人。初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岛为诗自伤,韩愈怜之,因敎其为文,遂去浮屠,举进士。诗思入僻,当其苦吟,虽逢公卿贵人,不之觉也。累举不中第,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主簿。会昌初,以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卒。有《长江集》十卷,小集三卷,今编诗四卷。 贾岛,字浪一作阆仙,范阳人。初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岛为诗自伤,韩愈怜之,因敎其为文。遂去浮屠,举进士。诗思入僻,当其苦吟,虽逢公卿贵人,不之觉也。累举不中第。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主簿。会昌初,以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卒。有长江集十卷,小集三卷,今编诗四卷。 贾岛字浪仙,范阳人。初为僧,法名无本。韩愈重其才,劝之还俗。文宗时为长江(属剑南道遂州)主簿,后改普州(亦属剑南道)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七月卒,年六十四(据苏绛撰《唐故司仓参军贾公墓志铭》)。补诗一首。
《题刘华书斋》是唐代贾岛的一首诗词。它描绘了一个清静幽雅的书斋环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安静宜人环境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白石床无尘,
白色的石头床没有一丝尘埃,
青松树有鳞。
翠绿的松树有鳞片般的枝叶。
一莺啼带雨,
一只黄莺在雨中啼鸣,
两树合从春。
两棵树自从春天以来便相依相偎。
荒榭苔胶砌,
砌筑的荒凉小亭上长满了苔藓,
幽丛果堕榛。
幽深的丛林中榛树上的果实纷纷掉落。
偶来疏或数,
偶然前来的人寥寥无几,
当暑夕胜晨。
在暑热的夜晚,宁静的氛围胜过清晨。
露滴星河水,
露水滴在星河上,
巢重草木薪。
鸟巢重重,草木锦绣,柴火烧得旺盛。
终南同往意,
朝着终南山的方向去往,
赵北独游身。
向着赵国的北方独自游荡。
渡叶司天漏,
渡过一片片树叶,在数着时间流逝的漏斗上停留,
惊蛩远地人。
远方响起了惊慌的蛩蛩声,有人离去。
机清公干族,
文思如机,清清楚楚,不苟言笑,
也莫卧漳滨。
却也不在漳水边留连玩乐。
《题刘华书斋》表达了诗人贾岛对安静、幽静环境的向往,他借描写书斋的景物来格外突出这种向往。诗中不仅描绘了床上无尘的白石床和有鳞的青松树,还描绘了荒凉的小亭上长满苔藓,幽深的丛林中果实纷纷掉落。诗人以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内心的安宁和宁静。
整首诗富有意境,通过描述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清静幽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每个细节都非常细腻,给人以治愈般的感觉。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由的追求,他通过游荡在终南和赵北之间,表达了对远方和未知的渴望。整体上,《题刘华书斋》给人一种宁静、清幽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对于自然和宁静环境的追求和喜爱。
为结秋荷恨,因来沟水西。鱼惊一盖缺,龟落半巢低。细暗婵娟渚,香乾{勃力换攵}窣堤。茎枯萦茧绪,盘侧漏鲛啼。自此空瑶席,他年问浊泥。那堪塘上雨,点点共凄迷。
千峰邻积水,秋势远相依。路在深云里,人思绝顶归。长天来月正,危木度猿稀。谁得同无念,寥寥此掩扉。
杨柳映春江,江南转佳丽。吴门绿波里,越国青山际。游宦常往来,津亭暂临憩。驿前苍石没,浦外湖沙细。向晚宴且久,孤舟冏然逝。云留西北客,气歇东南帝。独有萋萋心,谁知怨芳岁。
闻道江边起柁楼,欲将吾道付沧洲。三年恶瞰卢仝屋,一日轻装范蠡舟。蹈海高怀欣独往,济川好手蹇难留。樯阴舸下能容我,雨笠蓑傲白鸥。
清夜独幽寻,岩扉落叶深。许携陶令酒,来听颖师琴。人醉月沉阁,乌啼风满林。应留西涧水,千载写余音。
四贤当日此盘恒,千百年人尚寻颜。天下有名难避世,胸中无物漫居山。事观今古兴亡后,道在君臣进退间。若蕴奇才必奇用,不然须负一生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