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山那惜走千回,生怕前驱后骑催。
石上参差鳞甲动,眼中在处画图开。
骖鸾未办乘风去,浮鹢何妨载雨来。
人事百事俱变灭,祗应题字不尘埃。
方信孺[公元1177年至1222年]字孚若,兴化军(四库总目作,莆田霞皋)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四年,卒于宁宗嘉定十五年,年四十六岁。有隽才,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颇赞善之。以荫补番禺尉,治盗有异绩。开禧三年,(公元一二零七年)假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历淮东转运判官,知真州。后奉祠归,屏居岩穴,放浪诗酒以终。其父为叶颙宰相的女婿,其为叶颙宰相的孙女婿。
《题龙隐岩》是宋代方信孺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爱山那惜走千回,
生怕前驱后骑催。
石上参差鳞甲动,
眼中在处画图开。
骖鸾未办乘风去,
浮鹢何妨载雨来。
人事百事俱变灭,
祗应题字不尘埃。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喜爱和珍惜,以及他对时间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人深爱着山水,不舍得离开,害怕时间的流逝,生怕错过欣赏山水的机会。他观察着石头上的纹理起伏,仿佛看到了画卷在眼前展开。他向往着骖鸾(传说中的神马和神鸟),但还没有能够驾着风去追逐,也不妨碍浮鹢(又称浮游鸟)带着雨水来。诗人觉察到人世间的百事百态都终将消逝,唯有自己的题字能够超越尘埃,留存不朽。
赏析:
《题龙隐岩》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时间流逝的担忧。诗中的"爱山那惜走千回"表达了诗人对山的深情厚意,他舍不得离开,希望能够多次欣赏山的美景。"生怕前驱后骑催"表明诗人对时间的敏感,他担心时间的流逝会让他错过欣赏山水的机会。诗中的"石上参差鳞甲动,眼中在处画图开"形象地描绘了石头上错落有致的纹理,给人以美的感受,仿佛在眼前展现画卷。"骖鸾未办乘风去,浮鹢何妨载雨来"表达了诗人对追求更高境界的向往,虽然尚未能够驾驭骖鸾,但并不妨碍浮鹢带来雨水,给山水增添了生机。最后两句"人事百事俱变灭,祗应题字不尘埃"道出了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会消逝,唯有自己的作品能够超越时空,留存不朽。
这首诗词以其深情的描写、细腻的意境和深邃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热爱和对时间流逝的忧虑,展示了宋代诗人的艺术才华和对生命的思索。
手种梅无恙,苍苔满树身。可怜开较早,不待远归人。
好景入新夏,幽人卧弊庐。廊腰得风远,树罅见星疏。门掩鸦栖後,钟鸣月上初。青灯尚堪近,起了读残书。
重楼燕子隔天涯,五柳阴疏未聚鸦。十日春寒淹雨雪,几番风信到梨花。横塘水长听莺处,小巷泥深卖酒家。多少朱门咽弦管,沉香火底按琵琶。
自笑荒才非世用,功名都付悠悠。断肠怕上夕阳楼。萧萧枫叶下,漠漠苇花秋。日月未知忙底事,东生又复西流。古人不见使人愁。秋兰无处采,流水满芳洲。
山云蝉满树,欲住更何安。上国回将晚,孤峰别自难。碛遥鸿未到,江近夜先寒。泉石虽堪恋,行人不愿看。
路入永宁方午阴,禅师聊复坐沉吟。欲将门外葫芦水,倒作田间三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