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南麓江州北,五百僧房缀蜜脾。
尽是庐山佳绝处,不知何处合题诗。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题庐山》是晁补之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康南麓江州北,
五百僧房缀蜜脾。
尽是庐山佳绝处,
不知何处合题诗。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庐山的美景和僧舍的景色。庐山位于江西南康县南部,江州位于北部。诗中提到了庐山的五百座僧舍,形容它们宛如珍珠一般点缀在山腰上。整座庐山都是美景的绝佳之地,但是作者却不知道该在哪个地方写下适合的题诗。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和僧舍的分布。庐山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以其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僧舍而闻名。晁补之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庐山的美景,用"缀蜜脾"来形容五百座僧舍点缀在山腰上,形象生动。诗人对庐山的景色充满赞美,称其为"佳绝处",强调了其独特的美丽。然而,诗人却不知道在这片美景中应该选择哪个地方来写一首适合的题诗,这种迷惘和无从选择的心情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淡淡的忧愁。整首诗以简短的四句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景色的喜爱和对创作的犹豫,给人以留白和遐想的空间,引起读者对庐山的向往和思考。
沈沈百尺馀,功就岂斯须。汲早僧出定,凿新虫自无。藏源重嶂底,澄翳大空隅。此地如经劫,凉潭会共枯。
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历阳南望极,岸远石城危。去梦惊潮断,行吟见雁随。淮帆向风阔,楚木落秋迟。到日应间卧,公心帝自知。
造化雕镌巧,真成一洞天。曾将修蟒逐,却许蛰龙眠。石现金刚足,泉流仙客田。炷香吾道者,色体尚依然。
公子风流更可人,仙家问讯柳湖春。烦公瓮下一杯水,洗我胸中百斛尘。
均为横目民,贤否天壤异。苟怀长者心,必徇君子义。道途分两岐,书木立标识。行人免颠迷,岂不亦一惠。大泽陷项王,亡楚固天意。奈何效田父,动以绐为智。军旅比骚动,所至迟迁避。有屋空无人,有人门亦闭。隔篱缪云云,前有佳店肆。荒榛狼虎间,日暮竟无诣。嘻其孰使然,险薄